第三百三十七章 鼎器之争,渭河决堤 (第2/3页)
“锦衣卫探得,三万金军精锐已经到了潼关,离长安城只剩下三百里路程,若是正常天气下,不出八日,便能赶到长安城外。”
如今,天降暴雨,道路泥泞,辎重难行,时间向后拖延一倍,估算十五日之内抵达长安。
但同样的,因为大雨,北疆军的行动也必须暂停。
所以,时间对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
“这群宋军废物。”李骁忍不住骂道。
“本都还以为他们能在中原多拖几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让金军抽出手来支援关中。”
李骁早就知道宋军会败,这不是韩侂胄一个人能撑起来的,宋国上下积弊太深,朝堂上还满是主和派拖后腿,败是必然的。
可没想到,他们连拖延金军兵力这点事都做不到。
帐内一时沉默。
张石头与吴立震都清楚,这三万金军绝非咸阳城中的民兵可比,那是常年与宋军作战的精锐步骑。
战斗力丝毫不逊于北疆军,若是让他们与长安城内的金军汇合,北疆军攻打长安的难度,将陡增数倍。
“不能让宋国就这么垮了。”
李骁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案几,眼神变得坚定:“宋国可以败,但不能倒。”
必须让宋国在中原继续牵制金国兵力,否则一旦金国倾举国之力进攻关中,北疆军也只能退回灵州。
历史上的北伐失败,直接原因是宋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根本原因还是韩侂胄被杀后,主和派史弥远掌权,与金国议和,彻底断送了北伐的可能。
“韩侂胄不能死。”李骁呢喃说道。
若是史弥远那种主和派上台,宋金议和,到时候金国没了南边的顾虑,定会派更多兵力来关中。
“大都护的意思是……”张石头不明所以,韩侂胄怎么会死?
不过想到李骁之前的那些精准操作,张石头感觉李骁能看到未来,早就对李骁视若神人。
大都护说韩侂胄有危险,那就一定有。
“你立刻派人去宋国,联系韩侂胄。”
李骁下令道:“告诉他,若是不想北伐失败,就先顾好他自己,别丢了小命。”
“末将遵命。”张石头躬身领命。
随后,李骁来到关中地图前,目光看向潼关的标记,正处于黄河‘几’字型的尾巴。
是渭河与黄河的交界点,黄河由此向东,更是进入关中的门户,地形险要。
若是北疆军拿下了关中,无论如何也必须拿下潼关才行。
看着潼关的位置,李骁沉吟片刻,慢慢睁开眼,眸光中闪过一丝犀利:“传杨守敬。”
不久后,穿戴着湿漉漉的武卫军甲胄的杨守敬,将佩刀交给了门外亲卫,走进帐中:“大都护。”
李骁背对着他,凝声说道:“挑选一批善水性,且值得信赖的兵士,去一趟华州……”
听完李骁的交代,杨守敬面色不变,重重点头道:“末将遵命。”
随即转身离开金帐,带人去华州执行任务。
李骁转而看向吴立震:“雍州鼎的宣传怎么样了?军中士兵和关中百姓的反应如何?”
吴立震连忙上前,递上一份文书:“大都护,效果比预想的还好。”
“军中士兵都传,雍州鼎是天命归北疆的明证,如今虽遇雨季阻碍,也是上天对咱们的考验,士气反倒更足了。”
“关中百姓那边,不少人说咱们是‘应天而来’,对咱们北疆军也没有那么惧怕了。”
“而且,咱们的人告诉了百姓,去了灵州能分得田地,不少百姓都心动了。”
李骁接过文书,快速扫过几行,紧绷的脸色稍缓:“好,民心士气不能丢。”
“继续宣传,让关中百姓都知道,咱们北疆军不仅能打仗,更是天命所归,跟着咱们北疆,能分田赚钱,天天都能吃饱。”
宣传只是手段,真正能让百姓们信服的,还得是实打实的利益。
百姓们虽然信天命,但更信自己的肚子,谁能让百姓们吃饱饭,百姓们就跟谁混。
所以,李骁便让宣德司的人,尽可能的去将北疆的政策告诉关中的百姓们。
“去北疆分田,只缴四成租税。”
要让这句口号,深入关中百姓之心。
北边的灵州正在进行分田,只要去了灵州,每户都能从大都护府租种几十亩不等的农田,而且只需要缴纳四成的租税。
但前提条件是去灵州。
因为原本属于金国的关中,目前还处于战乱区域。
没办法实施北疆公田制。
依旧还是按照金国旧制收缴租税。
士绅豪强们的田租普遍是在六成,黑心的甚至能达到七成。
再加上金国的正税和其他苛捐杂税,最后百姓们到手的也只有两成左右,常常出现‘种粮不够交租税’的窘境。
而此时的关中北部,士绅豪强虽然被打倒,但北疆军却是在每个村寨任命了一批‘税吏’,百姓们还是得照样交税交租,用来供养北疆前线大军。
租税虽然低了一些,但也达到了七成。
若是交不够,税吏就得倒霉,将矛盾转移到百姓内部,北疆军高高在上,自然方便管理。
等到日后关中战乱平定,便会有一批转业军官前去搭建基层管理框架,将关中彻底纳入北疆统治。
但对于此时的百姓们来说,一边是四成,一边是七成,再加上关中战乱不断,性命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反而越往北走越安全,自然有很多人愿意拖家带口的迁移去灵州。
北疆在关中的种种行为,实际上就是逼着百姓们迁移去灵州,补充灵州迁移去漠北及河西走廊的人口。
毕竟,从中原向外迁移汉民,是北疆百年不变的国策。
……
潼关外的官道上,泥泞不堪。
三万金军步骑艰难行军,雨水浸湿了衣甲,也浇灭了士兵们的士气。
“这鬼天气,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名士兵一脚陷进泥里,骂骂咧咧地拔出腿,裤腿上沾满了污泥。
旁边人附和道:“玛德,咱们在洛阳待的好好的,跑什么关中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