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疆第七镇,再见临安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疆第七镇,再见临安 (第1/3页)

    渭水之盟签订半月后,咸阳城迎来了盛大的仪式——李骁祭天封王大典。

    咸阳宫旧址之上,一座临时搭建的祭天台拔地而起,高达九丈,台阶以青石铺就,两侧插满了金色日月战旗的。

    祭天台中央,一尊青铜大鼎静静矗立,正是象征关中正统的雍州鼎。

    此鼎自夏商周传承而来,历经千年沧桑,如今被北疆军从渭水河底挖出,成为李骁封王的最重要礼器。

    辰时三刻,吉时已到。

    李骁身着一袭暗金龙纹王袍,袍角绣着山川河流图案,象征着他统领的广袤疆域。

    内里贴身穿着锁子甲,甲片隐于袍下,既不失王者威仪,又暗藏军旅锋芒。

    他头戴王冠,步伐沉稳地踏上祭天台,气势庄重,引得台下军民纷纷屏息凝视。

    祭天台两侧,金国使臣完颜永济与宋国使臣苏师旦并肩而立,神色各异。

    完颜永济看着李骁的背影,心中满是屈辱与不甘,却只能强装镇定,毕竟如今金国国力衰退,已无力阻止北疆崛起。

    苏师旦则更多是复杂——他既为宋国暂时摆脱金国威胁而庆幸,又为北疆的强势而担忧。

    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北疆将士,看着他们眼中对李骁的狂热崇拜,他再次想起了靖康之耻前的女真。

    同样是迅速崛起,同样是军心凝聚,如今的北疆,比当年的女真更可怕,因为李骁不仅有强悍的军队,还有整合领土、治理百姓的能力。

    “祭天开始!宣读祭文!”

    胡立高声唱和,手持祭文,上前一步,以洪亮的声音念道:

    “维华夏一千四百二十七年九月初八,北疆大都护、腾格里古尔汗李骁,谨以牛羊太牢之礼,祭于皇天后土:”

    “昔者,周秦汉隋唐五朝,据关中而统天下;今北疆兴于西域,历十载而拓土万里,收漠北、定河西、平夏国、取渭北,皆赖将士用命、百姓归心。”

    “骁虽不才,愿承天命,称封秦王,建号为秦,以安天下苍生于水火,以复华夏正统于关中。”

    “愿皇天后土庇佑,北疆永固,将士安康,百姓安居乐业;愿我旌旗所指,皆为故土,万方来朝,永无战乱。”

    “尚飨!”

    祭文宣读完毕,胡立将祭文投入火盆,熊熊火焰升起,仿佛在回应这份对天下的期许。

    台下的北疆将士们瞬间爆发出震天的呐喊:“秦王万岁!北疆万岁!”

    “秦王万岁!北疆万岁!”

    呐喊声此起彼伏,传遍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连远处的长安城都仿佛被这股声浪震动,完颜纲等金国将领们站在城头望向北方,脸庞上满是凝重。

    李骁走到雍州鼎前,面对台下的北疆将士,高声说道:“今日我称秦王,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让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

    “凡我北疆子民,无论汉、契丹、回鹘、突厥、党项,皆一视同仁。”

    “凡我北疆将士,有功者必赏,有过者必罚。”

    “未来,咱们还要打下更多的土地,让北疆的律法,通行于天下。”

    “秦王万岁!北疆万岁!”将士们再次呐喊。

    而完颜永济等观礼之人,脸色却是变了。

    刚刚签订了渭水之盟,李骁便在封王大典中高调宣称要打下更多的土地。

    不是针对的金国还能是谁?

    “野心勃勃!”

    “霸气外露。”完颜永济看着祭台上李骁的身影,低沉的声音呢喃,脸庞上满是凝重。

    渭水之盟自签订之时起,两国都在为了撕毁它而准备。

    金国如此,北疆亦是如此。

    李骁不仅会打仗,更懂得如何治理国家、任用人才,这样的对手,比金国以往遇到的任何敌人都要可怕。

    苏师旦则连忙上前,对着李骁躬身道:“大宋使臣苏师旦,恭贺秦王,恭贺北疆建国。”

    “大宋愿与北疆永结兄弟之国,共抗金贼。”

    李骁看着苏师旦,淡淡一笑:“宋使放心,北疆与大宋的友谊,比铁还硬,比石还坚,绝不会改变。”

    仪式过后,李骁召集核心将领与官员,宣布了一项关乎北疆未来的重要决定。

    组建第七镇,同时对现有六镇进行兵力扩充。

    “诸位。”

    李骁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凝重却坚定:“如今北疆虽已立国,但咱们要面对的主要对手金国,仍是强敌。”

    “他们占据中原繁华之地,拥兵数十万,根基深厚。”

    “咱们目前的兵力,拿下关中已属勉强,若想未来全取中原,推翻金国统治,必须扩充军力,增强实力。”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纷纷点头,经历过关中之战的他们,深知金国虽遭重创,却仍有不俗的实力,扩军已是必然之举。

    李骁继续说道:“我计划将现有六镇,从原本每镇三个万户,全部扩建为四个万户,每镇兵力达到两万骑步炮混合编制,提升各镇的攻坚与野战能力。”

    “同时,正式组建北疆第七镇,甲胄与旗帜为蓝色,与其他六镇并列,驻守灵州,伺机东征金国。”

    他顿了顿,补充道:“兵力补充方面,将从金军与夏军俘虏中挑选精壮,充实七镇缺额。”

    “其余战俘,则送往北海、七河、伊犁等西部边陲,与当地万户屯兵混合,以北疆伤残转业军官为骨干,重新建立牧屯兵万户。”

    “如此一来,既解决战俘安置问题,又能加强西部边防。”

    不过,这两项工程规模庞大,需耗费时日,能在一年内完成,便已是高效。

    眼下首要任务,还是搭建各镇新的架构,确定新增将领的任命。

    今天的将领任免,主要涉及都统与万户两个核心级别,范围涵盖六镇新增的六个万户,以及第七镇的四个万户。

    副万户以下的职位,因为人选太多,李骁需要更多的时间斟酌。

    但对于万户这一级别的任命,他早已根据东征各战役的战功,拟定了详细名单,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