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州武备学堂,【秦王启示录】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州武备学堂,【秦王启示录】 (第3/3页)

    他的母亲早亡,父亲在七河之战中为国捐躯,继母改嫁后,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孩子。

    武备学堂建立之初,他便成为了第一批学生。

    如今十五岁的他,因个人能力突出,各项训练成绩名列前茅,被选为班长,管理着三十多名同龄的学生。

    每日天色刚亮,营地中便会响起清脆的起床号。

    帐篷里的少年们瞬间清醒,动作麻利地穿上灰色的衣服,迭好被褥,短短一刻钟内,便已在营寨广场上列队站好。

    随后便是跑操,少年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绕着河谷跑圈,响亮的口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

    跑操结束后,所有学生都会列队站在广场最前方,面向一幅巨大的李骁画像,齐声宣读《秦王启示录》。

    “华夏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四方之国,凡敢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

    “凡剑锋所指,马蹄所向,皆为华夏疆土。”

    “华夏兴亡,匹夫有责!”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壮士十万兵。”

    “世间万族,唯我华夏为天选之族,四方蛮夷当以华夏为尊。”

    “捐躯报国,血染旌旗,马革裹尸。”

    “尊严只存于剑锋之上,真理只在铁蹄征服之间。”

    ……

    宣读完毕,少年们将高举的右拳放在胸口,冲着画像齐声大喊:“忠诚!”

    那声音坚定,满是对大秦、对李骁的崇敬。

    紧接着便是早饭时间,少年们端着粗瓷碗,快速地喝着小米粥,就着咸菜,手中的囊也吃得飞快。

    每日高强度的训练消耗极大,必须尽快补充能量。

    学堂的伙食虽简单,却管够,囊和粥不限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吃饱。

    吃完饭,学生们便会分成两部分:三分之一的学生带着羊群前往学堂专属的草场放牧。

    虽说大都护府会定期给学堂送物资,但学堂仍规划了一片草场,让学生们养牛羊。

    一来是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二来也能补充学堂的肉食储备,让少年们能经常改善伙食。

    学生们会分成三组轮换,两天训练,剩下一天进行“生活课程训练”,也就是放牧,割牧草。

    陈牧之所在的班,依旧还是训练。

    武备学堂有几十名教官,其中少数负责教授文化课,包括识字、术算、《国政纲要》、【北疆国史】与思想课。

    而大部分教官都是百战老兵,专门教授军事技能,他们身上的伤疤与战场上的经验,都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

    上午的文化课,对陈牧之他们这些入学多年的学生而言,早已不是简单的识字。

    他们目前主攻术算,学习如何计算粮草、弹药的数量,如何规划行军路线。

    《国政纲要》则让他们了解大秦的治国理念与政策。

    【北疆国史】与思想课,则让他们牢记北疆的崛起历程,树立对大秦的忠诚与归属感。

    不过最近,【北疆国史】出了新的一册【秦国国史】。

    陈牧之听说,这是大都护在关内打了大胜仗,覆灭了夏国,消灭了十几万金军,被上天封为秦王,所以北疆也成了秦国。

    昨天,教官已经讲完了灵州之战,今天说的是关中之战。

    露天课堂上早已坐满了学生,三十多个少年穿着统一的灰色粗布衣服,腰杆挺得笔直,目光齐刷刷地盯着站在前方的教官。

    负责授课的是不久前刚来的周教官,曾是北疆军第一镇的副都尉,在关中之战中断了一条胳膊,伤愈后便来武备学堂当教官。

    说起去年亲自参加过的战事,比书本上的文字更鲜活。

    “关中是金国的要地,物产丰饶,金国在那儿部署了十万大军,由他们的名将完颜纲统领。”

    周教官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出关中的地形:“完颜纲以为,咱们北疆军刚灭了夏国,人困马乏,便两路出兵进攻渭北。”

    “可大王偏不按常理出牌,他先是派少量兵力在西路吸引金军主力,暗地里,却集中主力军队,翻阅子午岭,围歼了金国东路军。”

    “让金军变成一条腿走路的了。”

    “教官!那金军没发现吗?”坐在前排的一个少年忍不住问道,陈牧之也跟着点头。

    他最佩服李骁这种出其不意的战术,每次听到这儿,都忍不住替金军捏把汗。

    周教官笑了笑,继续说道:“等完颜纲反应过来之后,已经来不及了。”

    “东路军早就被咱们给消灭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激昂起来:“那一战,咱们北疆军只用了两个时辰,就消灭了金军五万主力……”

    “之后,完颜纲带着西路军想跑,又被咱们的追兵堵在渭河边,最后只带着一万多人逃了回去。”

    “整个关中之战,咱们一共消灭了金军十几万,不仅拿下了关中最富庶的渭北,还逼着金国签下了渭水之盟。”

    “哇!”

    课堂上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陈牧之的心脏也跟着砰砰直跳,脸庞上满是激动。

    “我以后也要跟着大王一起上阵杀敌,为大秦立功。”旁边的少年大声说道,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

    “我也要去。”

    “我要当骑兵,跟着大王打金国。”

    陈牧之也握紧了拳头,心中满是崇敬。

    他以前只知道李骁是大英雄,如今听了关中之战的细节,才更明白这份“英雄”背后,是多么厉害的谋略与胆识。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这双手现在还没怎么见过血。

    但总有一天,他也能像大王一样,用这双手拿起真正的兵器,守护大秦的土地,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周教官看着激动的少年们,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你们有这份心,很好。”

    “但要记住,想跟大王一样厉害,光有勇气不够,还要学好本事。”

    “要有勇有谋,才能看懂兵法,不被敌人蒙骗。”

    “体能要练强,才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军事技能要熟练,才能杀得了敌人。”

    “再有不到一个月,你们就将从这里毕业,无论是升入河西军校,还是直接加入军队,都有机会与大王一起并肩作战。”

    “未来,是你们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