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河东少年 (第1/3页)
汾水北岸,冀亭。
卫觊引二十余名护骑奔驰至此,直入道路侧旁的冀亭。
纵马冲入土垒大院中,卫觊猛地勒马见亭卒茫然无措,就高喝一声:“亭长何在?”
亭副是附近壮年男子充任,算是熟悉周围乡村的能人,具有调解普通矛盾的威望和口才。
此刻二十余骑鲜衣怒马而来,就算能说会道的亭副都有些惊悚。
河东才安定了几年?
院内亭卒目光聚集到亭副身上,这个留着浓密髭须,颌下、两鬓胡须呈现一圈细密毛茬的中年人赔笑上前:“不知上官是?”
“幕府从事卫觊。”
卫觊出示自己的腰牌,顿时这亭副一脸的仰慕,长拜:“回禀上官,韩亭长前日接到家书,告假回乡治丧去了。韩亭长不在,冀亭事务暂由卑职署理,不知上官有何吩咐?”
“更换二十匹公乘马,立刻准备热汤与马料,要好草好料!”
卫觊下马,根本没有正眼看这位亭副,双方出身不同,见识不同,这次会面后,以后几乎很难再见。
若是一个弱冠之年的亭长小吏,卫觊倒是乐意询问几句。
可一个中年亭副……卫觊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对方的出头方式。
得益于赵基指挥作战以及一马当先破敌的豪勇战法,晋军体系内的军吏并未承受过什么断层的打击。
算上积极有效的医疗体系,赵基又严防死守使得军队避开了大约两次大型瘟疫的攻击。
这些因素重迭之下,就是赵基的军队元气持续壮大,根本不缺忠勇善战且有学习能力,同更有拼搏精神的中低级军吏。
与那些优秀的年轻人相比,这个中年亭副几乎没有一点优势。
身处军队这个大熔炉中,中低级军吏只要待着,就能被动、主动学习各种知识;而这个亭副能做什么?
除了迎来送往之际奉承、招待官吏之外,就剩下调解周围的矛盾。
未来最好的出路,大概就是当个乡三老。
卫觊无意刺激这位亭副,他不需要在这个乡野匹夫身上建立什么优越感。
也不是怕对方,纯粹是不想节外生枝。
这样乱世里活下来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问题。
或许不经意的刺激,对方就会失控、癫狂杀人。
若是刺激、结仇后,对方侥幸立功爬了上来,岂不是很亏?
卫觊的学识性格与家学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