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华尔街有华尔街的规则 (第2/3页)
眼前一亮:“很专业的建议,就按你说的办,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吧。“
会议在微妙的气氛中结束。
董事们陆续离开时,理查德·米勒特意在门口停下脚步,等待林浩然:“林先生,华尔街有华尔街的规则,这里的游戏方式可能与你熟悉的亚洲市场有所不同。“
“谢谢提醒,米勒董事,我相信,无论在哪个市场,基本面和经济规律终将证明一切。“林浩然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那咱们就等着瞧吧。“理查德·米勒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转身离去。
他已经想象得到,等公司在股市大赚一笔的时候,到时候林浩然的脸色必定很难看。
想到这里,理查德·米勒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他甚至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季度财报发布时的场景:丰厚的投资回报让董事会对他赞不绝口,而林浩然则只能在一旁黯然失色,为自己最初的“保守”和“错误”判断而感到丢脸。
林浩然目送他离开,眼神平静无波,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走廊转角,才带着利国韦向另一个方向走去。
辛苦了一天,他打算先回酒店休息,之后的安排,不着急,有的是时间。
站在电梯口处,利国韦忍不住问道:“老板,您今天这样的发言,是不是太冒险了,这样会得罪很多花旗高层,不利于我们融入这个权力核心。”
“哦?利总,你觉得冒险在哪里?”
“这……这不明摆着吗?”利国韦掰着手指头数道,“查尔斯·怀特,摆明了是带头针对您;
理查德·米勒,您直接否定了他的核心提案,等于当众打他的脸;
还有其他几位附和的董事,您几乎是一口气把大多数执行董事都得罪了啊!
我们初来乍到,根基未稳,这样,会不会树敌太多,不利于后续开展工作?”
他的担忧情真意切。
在他想来,初入一个新环境,尤其是花旗银行这样盘根错节的金融帝国,理应低调行事,慢慢融入,至少表面上要维持一团和气。
像林浩然这样,在第一次正式会议上就如此旗帜鲜明、毫不退缩地挑战主流意见,近乎是一种“自杀式”行为。
最重要的是,其实利国韦也不确定美国股市是否会在里根经济学各种政策颁布后,是否会真的下跌。
毕竟,如此力度的减税政策前所未有,市场的乐观情绪也并非全无道理。
最重要的是,利国韦也不是穿越人士,不像林浩然那般,有着两世的记忆,能够清晰地预见到里根经济学推行初期,美国股市非但没有迎来预期的暴涨。
反而因为高利率与财政赤字等问题的困扰,经历了一段显著的下跌期。
林浩然看着利国韦忧心忡忡的样子,理解他的不安。
他不能直言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但可以用更充分的理由来坚定下属的信心。
“利总,我明白你的担忧,但你是否想过,如果我们今天随波逐流,附和他们激进的方案,短期内或许能赢得一些表面的和气。
可一旦市场真的如我所料出现大幅回调,花旗蒙受巨额损失,那时我们这些‘赞同者’,又该如何自处?
是承认自己判断失误,还是推卸责任?无论哪种,我们都将威信扫地,那才是真正无法在权力核心立足的局面。
况且,你没感觉吗?就算我们附和他们,依然有不少执行董事对我们有排斥的心理,我们在这里并不是很受欢迎!”
他顿了顿,让利国韦消化这段话,然后继续道:“反之,像今天这样,我明确指出了风险,提出了谨慎的建议。
即便董事会最终没有采纳,我们也已经尽到了作为董事的责任,在会议记录上留下了清晰的、独立的判断。
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种不盲从、有主见的专业姿态。”
利国韦眼神微动,似乎捕捉到了老板更深层的意图。
林浩然进一步分析,语气笃定:“至于市场走势,我们不能只看政策的表面利好,更要分析其执行的复杂性和面临的现实约束。
大规模减税,钱从哪里补?庞大的财政赤字,市场会如何看待?美联储为了对抗通胀,敢轻易放松银根吗?
高利率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国债的吸引力,这些都会对股市资金形成虹吸效应和估值压力。”
他停顿了一下,让利国韦消化这些信息,然后继续说道:“米勒他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政策的即时效果,却选择性忽视了这些短期内无法绕开的巨大障碍。
市场的情绪就像一根弹簧,现在被'里根革命'的预期压到了极度乐观的极致,任何不及预期的数据或事件,都可能引发剧烈的反向修正。”
利国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眉宇间仍有一丝疑虑:“老板,您的分析很有道理。可万一,我是说万一,市场的乐观情绪持续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呢?
或者政策效果真的立竿见影呢?那我们岂不是……”
“没有那么多万一,我相信我的直觉,我进入商界至今,能够打下这番事业,靠的就是我的直觉,靠的就是我那独一无二的见解和敢于坚持己见的勇气。
不自量力拿下靑洲英坭,蛇吞象般拿下置地集团,在纽约做多黄金,在石油危机前布局原油,甚至是拿下汇沣银行,……
哪一次不是在众人怀疑甚至嘲笑声中完成的?结果呢?”
这番话让利国韦瞬间回想起林浩然创造的一个个商业奇迹。
确实,每一次当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时,林浩然总能以超凡的远见和魄力扭转乾坤。
他突然惊恐地发现,林浩然进入商场至今三年多,居然完全没有一场败绩,哪怕是小小的败绩,都没有听说过。
这个发现让利国韦心头一震。
他仔细回想,从最初收购靑洲英坭开始,到后来蛇吞象般拿下置地集团,再到在纽约黄金市场和石油危机中的精准布局,乃至最近的入主汇沣银行。
林浩然的每一步都走得惊险万分,却又总能化险为夷,最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胜利收场。
“这次也不例外。“林浩然的声音将利国韦从回忆中拉回,“米勒他们被表面的政策光环所迷惑,却忽略了最基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