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1章 疯狂的哈佛学子们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811章 疯狂的哈佛学子们 (第2/3页)

 第二,增加现金储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会开始认真研究科技公司,为未来的布局做打算。”

    “可是他一直说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行业……”

    “所以他会花大量时间去了解。”林浩然目光深远,“这就是巴菲特厉害的地方,一旦认准方向,他会比任何人都更专注、更刻苦地去钻研。

    也许用不了一年,他对科技行业的理解就会超越绝大多数分析师。”

    郭晓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没过多久,林肯汽车缓缓驶入哈佛大学的校门,最终缓缓停靠在哈佛园附近的一条林荫道旁。

    冬日的阳光透过光秃的枝桠,在古老的砖石小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浩然和郭晓涵下了车,他特意戴上了一副茶色墨镜,压低了些帽檐,对李卫国兄弟摆摆手,示意他们远远跟着就好了。

    校园里相比大街上还是更安全的,毕竟他们进来时,门卫可是把车上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遍。

    这种全球高等学府的安保措施相当严格,这反倒让林浩然感到安心。

    他牵着郭晓涵的手,像普通访客一样融入校园的人流中。

    “随便走走就好。”林浩然对郭晓涵说,语气轻松,“感受一下这座古老学府的气息。”

    两人混入三三两两的学生人流中,仿佛只是一对前来参观的普通情侣或游客,甚至是这里的学生。

    此刻的他,褪去了商业大亨的锐利霸道,也收敛了与巴菲特交谈时的沉稳,更像是一个享受闲暇时光的年轻人。

    郭晓涵依偎在他身边,心情愉悦地打量着四周。

    红砖建筑爬满了枯萎的藤蔓,诉说着岁月的沉淀;

    怀抱书本的学生步履匆匆,眉宇间带着精英学府特有的自信与忙碌。

    “这里真美。“郭晓涵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看着周围古朴的红砖建筑,“比普林斯顿更有历史的厚重感。“

    哈佛大学建立于1636年,到如今的1981年,已经走过345年的历史。

    而1636年,华夏可是还处于明崇祯九年时期,距离明朝灭亡都还有八年。

    甚至,1636年,连美利坚合众国都还没有正式成立。

    这种跨越数个世纪的历史沉淀,确实不是其他年轻学府可以比拟的。

    “是啊,“林浩然赞同道,目光扫过那些见证过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的古老建筑。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历史,想想看,多少影响世界进程的决策和思想,都曾在这里萌芽。“

    林浩然微笑着,指向不远处气势恢宏的怀德纳图书馆,继续说道:“知识的殿堂,也是野心的摇篮。”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欣赏,也有一丝了然。

    两人悠闲地漫步,谈论着周围的建筑风格、哈佛的历史趣闻,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二人世界。

    此刻,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位穿着休闲夹克、戴着墨镜的亚裔年轻人,就是近期在华尔街掀起波澜、甚至让“股神”巴菲特专程请教的神秘人物。

    他们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偶尔驻足欣赏某栋建筑的独特设计。

    在哈佛园的中央,他们看到一尊约翰·哈佛的坐像,铜像的左脚被无数访客摸得锃亮。

    约翰·哈佛其实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创始人,而是马萨诸塞州查尔斯城的一名牧师。

    他在临死前,他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和所有的图书捐赠给河对岸那所新成立的学院。

    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

    为表示感谢,校方决定,将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

    “据说摸他的脚会带来好运。“郭晓涵笑着说,也上前轻轻摸了摸。

    林浩然站在铜像前,若有所思:“其实这尊雕像有个有趣的谬误,它并非按照约翰·哈佛本人的形象雕刻,因为当时没有留下任何画像。

    而且哈佛大学创立于1636年,比约翰·哈佛捐赠财产的1638年还要早两年。”

    “你怎么连这个都知道?“郭晓涵惊讶地问。

    “来之前正好了解过。”林浩然微微一笑,“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现在。”

    正当他们沉浸在校园的历史氛围中时,一个腋下夹着《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教材的亚裔学生突然停下脚步,难以置信地推了推眼镜。

    他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住,死死锁在林浩然的侧脸和身形上。

    年轻人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疑惑,随即手忙脚乱地翻出夹在教材最上面的那份报纸,快速扫了一眼头版,那里恰好有一张并不算很清晰但特征鲜明的照片,是林浩然在纽约被记者围堵时抓拍的。

    他对比着报纸上的照片和眼前这个戴着墨镜的男人,呼吸骤然变得急促,眼睛瞪得滚圆。

    “Oh…… Oh My God! Lin! Lin Haoran!!! Is that you?”

    一声因为极度激动而有些变调的惊呼,瞬间打破了哈佛园的宁静。

    那个学生几乎是不受控制地、一个箭步冲到了林浩然面前,完全无视了旁边的郭晓涵,脸上混合着狂喜、崇拜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林先生!真的是您!我,您是我的偶像!您年纪轻轻便以非美籍的身份成为花旗银行执行董事,全球商界大亨!

    还有您这几年所经历的众多成功商业战案例,我们教授在课堂上反复分析过!”

    这个学生激动得语无伦次,手忙脚乱地在背包里翻找。

    最后掏出一本边角磨损的《投资学原理》和一支笔,急切地双手递到林浩然面前,声音都在发颤:“请您,请您务必给我签个名!就签在,就签在第一页!“

    林浩然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有些错愕,但仅仅是一瞬。

    他从容地摘下了墨镜,露出了那张在报纸上出现过、此刻更显年轻和真实的面孔。

    他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甚至带点无奈的微笑,接过书和笔。

    “当然可以。“他的声音平静,与对面学生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

    他熟练地在指定的页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迹潇洒有力。

    而这签名的一幕,以及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