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653 就事论事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0653 就事论事 (第2/3页)

把之前劝解朱厚照的那些话,又对杨廷和再说了一遍。

    杨廷和没想到裴元在天子面前,能站在自己这边说话,仔细听完后,对他的好感果然又多了几分。

    裴元说完之后,还多嘴了一句。

    “天子当时好像还提起了平叛粮饷的事情,很是为此苦恼。不知杨阁老可为最坏的情况做过预备,免得天子问起时,卑职答不上来。”

    杨廷和听了笑笑,不在意的反问道,“莫非天子觉得,还真有人敢作乱不成?”

    裴元没答这句话,倒是自己接了句,“有没有人作乱不好说,但是若以边宪为主官去调查这案子,卑职倒是敢肯定,必然毫无收获。”

    杨廷和闻言有些奇怪,他心意一动,追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边宪,那是杨一清的人啊!

    这次会让边宪主导这次审查,完全是彼此妥协的结果。

    一来,上次选择了杨廷和提出的人选萧翀,这次要是不给杨一清这个机会,那下次有很多事情,大家就不好谈了。

    二来,有朱厚照这个搅局者。大家急于把他排除在外,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形成共识。

    从杨廷和的角度来看,这次御史团被袭击,不但死了十多位风宪官,还死了萧翀这个正二品的右都御史。

    这甚至都说得上,是一件足以记入历史的大事。

    要是在这件大事的时代背景上,添上他杨廷和任人唯亲,包庇纵容,乃至最后识人不明,终至惨祸。

    那么对杨廷和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这就像是,假如一个小小的火把点燃了整座森林,无论这个火把当初有多么小,承受的都是燃烧了整座森林的恶果。

    杨廷和接受妥协,但不意味着他对此事没有自己的想法。

    见到杨廷和意动,裴元连忙欲盖弥彰的说了一句,“卑职也是就事论事,绝不是因为边宪污蔑卑职,这才打击报复。”

    杨廷和闻言一笑。

    经裴元这一提醒,他倒是又想起,边宪和裴元还有弹劾之仇来着。

    如此一来。

    这裴元的看法倒真值得听一听了。

    裴元见杨廷和没有说话,知道这就是默许的意思。

    于是大着胆子说道,“阁老想必知道,当初霸州贼攻入山东的时候,因为地方官府的防卫力量不足,面对霸州贼的进攻,各地采取的都是闭城死守的措施。”

    “后来霸州贼进攻了曲阜,衍圣公让人向他的亲家大学士李东阳告状。何鉴为了逢迎李东阳,便让人抓了边宪和萧翀这些地方巡抚,指责他们坐视贼人肆意劫掠,却不闻不问。”

    裴元知道杨廷和对边宪没有好感,还刻意多加上了萧翀的名字。

    杨廷和闻言皱了皱眉,说道,“这些事情不是早就已经有结论了吗?就连数十万朝廷大军都奈何不得霸州贼,地方上没有什么兵力,能保全城池就已经是有功无过了。”

    裴元听了提醒道,“可是百姓们不知道啊。”

    “当初何鉴为了鼓舞人心,并且向衍圣公交代,捉拿了边宪之后,可是第一时间传告四方的。”

    “所以山东的百姓都知道,正是因为边宪坐视不管,才导致各地残破的。”

    “后来的时候,朝廷虽然对此有了定论。但是只有官场上的人得知,百姓们对此却不清楚。”

    “如今山东各地还未将那些骸骨掩埋干净,家家还沉浸在丧失亲族的悲痛之中。结果,当初那冷漠残暴的巡抚再次回来,要在山东查办大案,岂不是人人切齿,人人自危?”

    杨廷和听了心中微动,如果是刚才在朝堂上,他提出这些看法。

    说不定就能将边宪这个提议否掉了。

    百姓的意见有没有用,还得看这些意见拿在谁的手里。

    只是现在木已成舟,再说这些就晚了。

    杨廷和只能略有些遗憾的淡淡道,“我们执掌朝政,自然该以大局为重,岂能被民意所裹挟?”

    裴元听了,故意犹豫了片刻,然后才推心置腹的对杨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