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再入后宫 (第3/3页)
“地方上的官员受此影响吗,也唯恐招来骂名,不敢推行新法。最终轰轰烈烈闹了一场热闹,这政令连北直隶都没推出去。”
裴元对此倒是没有担心。
他稍微向朱厚照透漏了一句,“陛下,臣觉得这一条鞭法的推行,说不定还能得道多助呢。”
朱厚照来了兴趣,连忙追问道,“这怎么说?”
裴元自信的说道,“这法子到底好不好,说到底,还是由读书人说了算的。”
朱厚照提醒道,“读书人不会站在我们这边,他们手里都是有白银的。”
裴元没受朱厚照的影响,而是继续说道,“至于读书人中,话语权最大的,自然就是考取了功名担任官职的那些读书人。”
朱厚照又提醒道,“官员们也不会站在我们这边,他们也大多家资颇丰。”
裴元道,“但是陛下可能不清楚,我大明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那就是有官员品秩,但是候补无缺的这些人。”
“这些人以恩荫官和捐输官为主,他们介于官员和普通的读书人之间,影响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数目庞大。”
朱厚照好奇的问道,“有多庞大?”
裴元答道,“仅仅是正德初年的时候,有品秩但是没有补缺的官员,就有三万三千九百余人。”
朱厚照听得两眼一直,目瞪口呆道,“多少?”
裴元再次答道,“有三万三千九百余人。”
裴元继续道,“这些有品秩没有实缺的食禄官,大多过得十分清苦,依靠着朝廷给的那点俸禄过活,许多人甚至不得不借贷京债为生。”
“但是就这么一群人,却实实在在的是一条鞭法的受益者。”
朱厚照听得有些糊涂了,“这些人?他们怎么会从中受益?”
裴元另辟蹊径的说道,“陛下不要忘了,这些候补官员也是领着朝廷俸禄的。他们俸禄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就是大明宝钞。”
“甚至除了这些人,就连很多清淡衙门的官员,过得也很艰辛。一些品阶低的官员,甚至要妻子出去缝缝补补,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同样的,他们的俸禄中很大一部分比例,也是大明宝钞。”
裴元接着又问,“陛下可知道,朝廷有多少冗官吗?”
朱厚照没有回答。
裴元自顾自道,“臣听说朝廷对此有过评议,给出的结论是‘各衙门冗员动以千计高者’。那么以此推论,可以知道整个朝廷养活的冗官定然是个庞大的数字。这些冗官,有的就算在有油水的衙门,但其实也是拿不到什么好处的。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依赖着朝廷的俸禄过活。”
朱厚照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裴元却道,“陛下觉得这是坏事吗?”
说完自答道,“这的确是坏事,但是在这时候,就成了好事。”
“这些候补官员、清淡衙门的官员,以及各大部、寺里的冗官,虽然以往被视作无用的蠹虫。但是这个群体,如果放在一起视为一个整体,却实实在在的占了极大多数。”
“利益就这么多,得利者永远是少数。”
“和那些炙手可热的要员相比,这些闲余官员,过得都不是那么好。所以他们对自己那点俸禄是十分敏感的。他们能够坚持下来,也无非是寄托侥幸,希望有飞黄腾达的一天。”
“而我们一条鞭法的变革,将会毫无疑问的推动大明宝钞的升值。也就是说,我们单纯把官员这个群体划分为两份,实际上在变法中获益的总人数,是大大超过受损的人数。”
朱厚照听懂了裴元的意思,他自己也十分笃定一旦推行一条鞭法,必然会让大明宝钞的价格急速拉升。
这对那些靠着俸禄度日,且俸禄中有很大比例宝钞的官员来说,可能就是代表着增加了双倍,或者三倍的收入。
如果朝廷变法的内容是以后发双薪、或者三薪,这变法谁不喜欢?
这变法可太香了!
可是,朱厚照依旧不解道,“这些人手中没有权力啊,人多又有什么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