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90章 扶桑覆灭,赵朔赚翻了!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290章 扶桑覆灭,赵朔赚翻了! (第3/3页)

南洋猴子为奴隶,才允许娶妻生子。

    如此,将进一步减少扶桑人的人口,减少扶桑人的数量。

    到了现在,扶桑所有男人,大概剩下了二十万左右。年轻女人倒是很多,有一百零九万。

    扶桑女人,赵朔决定统一分配。

    虾夷人经过惨烈的扶桑“东北地方”之战也损失惨重。大约还剩下三万男人,其余老弱妇孺加起来能有二十万。

    其三,扶桑人改变服饰,统一行汉人式样。

    现在扶桑人的服饰虽然有着浓重的唐宋元素,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扶桑贵族女子的“十二单”,这种装束虽然源于唐朝的层层迭穿,但发展得更加复杂、固定和程式化。通过不同颜色的“袿”一件件迭穿,产生重迭的色彩效果,华夏人可从没有如此固定和夸张的风格。

    武士礼服,是用带子将宽大的袖子扎起来方便活动、戴立乌帽子、穿差袴,也有浓重的扶桑风格。

    赵朔下旨,一律不许继续穿着。

    文字就不必改了,本来扶桑人就用的是汉家文字。只是所有记载扶桑历史的书籍、石碑一律销毁。

    其四,趁热打铁,丈量扶桑所有土地,实行均田制。基本按照扶桑丁二十五亩,虾夷丁五十亩,汉人移民一百亩进行分配。其余土地收做官田,以后再看情况进行分配。

    其五,挖掘所有扶桑贵人坟茔,将扶桑贵人坟茔内的一切金银珍宝都做为汉军的战利品,里面一切记载扶桑历史有关物事全部销毁。

    最近几百年,扶桑贵人最常见的丧葬方式是火葬后将遗骨安置在寺庙,没什么随葬品。

    但是,几百年前扶桑贵人的随葬品就非常丰厚了。

    扶桑人甚至有个持续近千年的“古坟时代”,所有扶桑贵人极力修建庞大奢华的坟茔。

    挖了这些坟茔,不仅能获得丰厚的随葬品,还能进一步毁灭扶桑的历史,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六,毁灭扶桑一切寺庙、神庙。

    他们不是称赵朔为“第六天魔王”吗?不把这些寺庙和神庙毁了,都对不住他们的奇思妙想。

    而且,这些庙里面有着无数金银铜铸造的佛像。不拿去融了,换成金银铜,还留着过年?

    比如东大寺的卢舍那佛像,整座佛像以铜为主体,表面镀有大量黄金。

    别说现在了,就是后世,这座佛像都是扶桑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佛像之一。

    建造这座佛像时,耗尽了当时扶桑的几乎所有铜储备,达到恐怖的八十万斤,使用的黄金也超过了四千两。

    其他寺庙的佛像和神像,虽然不可能如这座佛像值钱,加起来也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了。

    其七,派出匠人,寻找扶桑的各种矿藏。

    扶桑现在无论找矿,还是冶炼矿藏的技术水平都非常低。

    比如著名的石见银山吧,巅峰时期占据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银产量。但是,直到现在,扶桑人都没有发现。

    事实上,即便发现了石见银山,扶桑人也无法冶炼。

    能够冶炼这种银矿的“吹灰法”,虽然华夏人在汉代以前就开始使用了。但是,直到三百年后,才从华夏传到了扶桑,先用于九州岛的银矿,后开采了石见银矿。

    除了金矿和银矿之外,扶桑最重要的就是铜矿了。

    四国地区的铜矿,不仅在扶桑赫赫有名,而且在世界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尽管现在扶桑人开采冶炼铜矿的技术水平很低,但是铜还是这个时代扶桑出口华夏的最重要的物资之一。他们出口金属铜,换取华夏精美的铜钱。

    到了公元十七到十九世纪,铜与银、金一样,成为扶桑人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和出口商品。“佐渡之金、石见之银、别子之铜”并称为幕府的三大财源。

    除了铜矿之外,就是硫磺矿了。

    扶桑多火山,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硫磺产区。而华夏,则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硝产区。

    木炭哪个地方都有。

    硫磺硝和木炭加起来,就是火药了。

    现在赵朔汗国的火药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乃至于潜力,都不仅是是世界第一的问题了,而且是遥遥领先。

    不管怎么说吧,赵朔这场征扶桑之战,获得了百万的倭女,扶桑积攒数千年的金银铜,乃至于无数珍贵的矿藏,真是收获颇丰。

    四个月后,大部分出征汉军齐聚九州大宰府。

    归国的日子到了!

    总结扶桑之战,发钱发女人的日字,也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