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焕发新生,似归盛唐时(求月票) (第2/3页)
而随后,顾宣便开启了兴修水利之事。
在清算佛教所带来的巨力之下,如今再做起这件事来也不会让朝廷内部再感觉到什么压力了。
除却巨鹿顾氏内部所培养的水利专家之外,顾轩更是向整个天下开始召集起了治水方面的人才,显然是想要大刀阔斧。
当前的大唐中枢确实富裕。
此次的灭佛之举,给中枢带来的收入确实极为惊人。
包括商业的可控发展。
海贸自然早已恢复。
并且因为顾轩着重于管控各个商业的情况之下,如今的海贸虽看似不如昔日那般百花齐放,但实则给中枢带来的税收却是越来越多。
这并不是说顾轩在克扣海商包括各行各业小商人及百姓们的利益。
相反——
在有着管控的情况之下,这些人的收益反倒是更加的稳定。
而中枢多余的税收则是从世家以及巨商手中夺来的。
说白了,这次的管控是剥夺了这些人持续从制度漏洞之中牟利的机会。
而这也给此次顾轩大兴水利带来了绝对的便利。
当然,这一切也只能是短暂的。
任何制度都不会尽善尽美,无论是朝廷管控能力的失效也好,亦或是这群人又发现了其他的漏洞也罢。
种种问题都会随着时间而暴露出来。
但于如今而言,这已然足够了!
轰轰烈烈的治水之举再次展开,并且其规模也远超以往的任何一次。
以工代赈召集流民。
包括不少已经在暗中还俗却没有身份的和尚。
数不清的百姓都参与到了其中。
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便是让整个九州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土地的租种带来了粮产。
包括顾轩所跟进的种植技术改革也是像极起到了效果。
而朝廷所给出的工钱又会带动粮食的流转,包括顾轩于各地所新建的粮仓,这一切都在无形之间达成了合理的内循环。
包括兴修水利所需要的种种器械。
以及经济流动之间所带动布匹、盐、简单器具乃至酒食的需求,这一切都在不断带动着整个九州的经济发展。
很多人都能明确感受到这其中的变化。
——那就是赚钱赚的更多了。
无论是商人也好,亦或是普通百姓们也罢,都能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之中受到影响。
当然,这种改变也只是相对而言。
要说百姓们的日子过的很有多好也不尽然。
生产力摆在这里就已经限制了这一切,不过这对于当前的大唐百姓们而言,却也已经是难得的好日子了。
这就是顶尖内政之人所能带来的改变。
其实顾轩并未做什么过于超前的事,他只是根据当前大唐的局势顺势而为之,并且如同往常那般保证了吏治上的稳定。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吏治清明才是所有制度能够落实的基础。
顾轩自出仕以来所做的种种在这种情况之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无论是杀掉史思明那些人也好,亦或是后续讨伐吐蕃,不顾天下人所辱行灭佛之举也罢。
这一系列的手段都让世人看到了他的狠辣。
这就在无形之间让所有人对其愈发的顾忌,根本不敢在这种时候闹出很大的动静来。
包括外族同样也是如此。、
虽然顾轩从未亲手去造成杀戮,但如今他的名头在外族之中却也传得极为响亮。
这亦是如今改制效果极佳的主要原因所在。
时间不断流逝。
顾轩愈发的忙碌了,虽然他无需事备躬亲,但当改制之势彻底铺开之后,他亦是不得不实时盯着一切,并做出细微的调整。
这注定是一件十分耗费心神之事。
并且顾轩还在教导着李豫。
与以往顾氏对待帝王的态度并不相同,李豫可不是等待着启蒙的幼儿。
对于这个皇帝,顾轩则是引导着去理解该怎么做才能让百姓过好日子,去强民富国。
就是以如今的新政为基础,去引导李豫知晓为何要这样做。
虽然李豫只是一个守城之君。
但若是这个守城之君能够坚守住一个底线,那无论是对于九州也好,亦或是顾氏也罢,都是天大的好事。
宝应四年,七月。
各地水利之事相继完成,包括此次租种之事亦是施行的相当顺利。
不仅仅有御史台在仔细的盯着。
包括各地百姓们之间也会相互监察,在土地面前,没有人会愿意让有心之徒抢去机会,这自是大大推进了整个制度的施行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