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五章 三堂会审,三十三功臣榜风波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三堂会审,三十三功臣榜风波 (第2/3页)

又大又白,谁炒的菜好吃,这也是功臣啊。”

    “只要对于建营,有突出或者杰出贡献的,都能上三十三功臣榜。”

    “在表彰大会上亮相,奖励不一定非要晋衔,提干,或者立功,给个嘉奖,锦旗,绶带或者奖励个水壶之类的,那不也是功臣嘛?”

    “有功之人,都可以是功臣。”

    卧槽!!!!

    满学习的发言,再度将会议室内所有人给惊到了。

    这时候。

    程东也反应过来,这个所谓的三十三功臣榜,指的并不是准确数字。

    完全可以当做一个榜单名字,在表彰大会上,统一进行表彰。

    这个安排,不正好符合清晨碰头会议时,营长和教导员提到,多关注基层,多去了解基层的宗旨嘛?

    功臣榜都要出了。

    这玩意放到部队里面,谁不拼命?

    还什么老单位言语鼓励,那都是过去式了。

    程东转头看向面相平平无奇,还没自己有男子气概的满学习,他摇摇头在心里感慨道:“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癞蛤蟆操青蛙,长的不花玩的倒是挺花!!”

    “这主意,绝了!!”

    “其他同志还有不同的建议嘛?”程东目光扫向众人。

    所有人集体摇头,这还能有什么意见啊。

    瞧瞧满学习得意着龇牙咧嘴那样,其他人就算有意见,也不会说出来了。

    因为说出来的建议,肯定比不过这个黑小子。

    意见统一。

    程东长出一口气,拍了拍手:“那行,上军报的事就这么定了。”

    “散会!”

    “满排长,这个标题是你起的,内容就交给你搞定,速度快一些,中午之前我要看到稿子,时间紧任务重啊。”

    说完,程东起身拍拍老满的肩膀,以示鼓励。

    眨眼的功夫。

    整个会议室,只剩满脸呆滞的满学习坐在那,脸上写满了不服。

    特么的,自己都被调离参谋部了,去后勤当排长,这咋参谋部的活还是给自己?

    “哎,命苦啊!”

    老满抱怨一声,他倒是也不拖沓,起身走到文件柜旁拿出一摞稿纸,给钢笔吸饱墨水,开始编纂。

    不管怎么说,都是军事科学院出身的人才,哪怕专业并不牵扯文学方面,但写个军报草稿还是不在话下。

    进入工作状态的老满,还是挺靠谱,一张黑脸绷的跟便秘似的,手中的文稿也在逐渐成型。

    【标题:走进信息化示范营,记录三十三名功臣

    倾听新征程号角,强军目标就在前方,机械化转型期间,我们送走了很多光荣的老部队,但番号取消,编制打散,并不代表这些老部队消失在军史长河里,他们,矢志不渝,牢记前辈精神,再次爆发了生命力,记录信息化方向,在侦察三连及无数为军事改革牺牲下,而诞生的信息化示范营。

    信息化示范营是一个年轻的单位,建营不足半年,相比别的单位,它还很稚嫩,底蕴也很浅。

    但我们不负初心,以老大哥部队为榜样,以历史为鉴,大胆探索陆军方向,在这期间,我们这里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军官士官,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创造了九个集体二等功,一个一级战斗英雄,我们开阔了信息化体系在战场上的骁勇,示范营,以幼虎之姿,以无畏气势,披荆斩棘,走到了浪潮前列,下面,让我们深入示范营,了解这支单位,在组建和工作期间,诞生的三十三名功臣.】

    满学习个人文学功底还是蛮不错,笔墨重点突出了示范营的光荣历史以及牺牲。

    从时代变革作为切入点,给人带来一种宏观前途的视觉,从机械化改革讲到西北军演,以联合营对抗老牌甲种师的壮举,全都提了一遍。

    这种写法,不说文笔气魄浑然天成,至少从实际用途方面,足够让很多基层单位的人,再次见识到示范营的前景。

    一开始军网做宣传的建议,本就是满学习跟陈默两人协商搞出来的事情。

    如今,只是让他攥写新闻稿,自然不在话下。

    。。。。。。。

    太山示范营这边正忙着各自事,陈默也在军部开会时。

    而远在青龙峡,61师炮团驻地王师长却炸毛了。

    王松合之所以急匆匆从士官学院离开,原因有多种。

    一来,粤南军演开始,青龙峡一部分驻军要撤回原来的驻地,他作为师长,必须回来主持大局,耽搁不得。

    二来。

    撤军并非全部撤离,至少61师下辖的炮团,作为后备军被留在青龙峡,阅兵结束之前,该团被定为长期战备单位。

    王松合就更不可能呆在晋阳,这才选择在示范营外出救援时,返程回来坐镇。

    本来吧。

    这种安排无可厚非,军人嘛,自然是奔向祖国最需要的第一线,没什么可说的。

    问题是,事出紧急,老王在离开晋阳时,没有跟医学院读大一的女儿讲这个事,导致王路一看到晋阳当地洪灾救援,太多军人出动。

    连带医学院的学生都被征调,引来孩子的担忧,一个人悄摸的跑到河东市榴弹炮营驻地,去找自己。

    1999年的时候,千万不要拿当时的环境去对比后世。

    这个时代,一个小姑娘外出上百公里,人生地不熟,还跑到人迹罕至的军营,绝大多数地方不通车,还会有山沟沟之类的地方。

    安全问题,远不及后世。

    别说一个年轻姑娘,就是一个大小伙子都危险啊。

    安全的出发,真不一定能安全抵达。

    更不一定能安全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陈默在听到营区的人没有放王路一进军营时,眉头紧皱的原因。

    老王自从知道自家闺女去了士官学院,还是被那个狗秀才安排人接去时。

    这位老父亲的心里,那是一会松气一会揪心。

    松气是因为,只要人在士官学院,那就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