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多线布局,无限重压 (第3/3页)
这不还是意味着,西南调防,只会比自己预计的时间还早,不会更晚。
看着秦老头离开,陈默也不着急跟着去凑热闹了。
反正教导员在那边,有任何其他安排,方培军也都能应付。
他干脆挑选一个视野好的地方,坐在廊道边上,看着西校区陆陆续续分配过来新人以及装备。
程东,汪建斌,满学习,秦小军这几个人忙的脚不沾地,一直在安排着人员规划。
整个西校区,旗杆旁,水房口,学习室,宿舍楼等等地方都站满了人。
俗话说,人数过千,无边无沿。
这么多人同时调到这里,后续的工作又要抓紧了。
陈默盯着远处的人群,脑海中却在思考调防的问题。
他很怀疑,这次调防,真的能像之前军区通知的那样,只去几个月就回来嘛?
上面这么急着调动,肯定是为后续示范营建立打基础,要看看所谓的信息化,是否适合多种地形作战。
这没什么奇怪的。
任何新体系出现,都会有类似的安排。
其实别说是部队了,人也是一样。
陈默很确定,京都示范营虽说是他一手建立,一手带起来。
但自身不会停留太久。
三年五年之后,他的动向必然会被调整。
因为正常来讲,野战部队军官有两条晋升路线,分为军事和政工。
无论是哪条路线,未来想要走得更远,都必须经历多部门,多单位,乃至跨军区履新经验。
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
到了主战师和集团军这一级别,主官都是跨区域调动。
很多军区,哪怕总指挥是参谋长接任,政委也会从其他军区正治部主任调过来。
还有188突击师,根据陈默的了解,现在的师长是从羊城军区调过来,而原来的师长去了别的军区,担任后勤部门主官。
这种调动模式,就跟地方上公务人员流动是一个道理。
直白点说,能走到高级将领位置,至少在五个单位,或者多个地区工作过。
基本没有例外。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全局观,防止发生战争后,指挥人员对不同地区部队理解不足的问题。
其实这种制度真要深究的话,说出来还有些心酸的历程。
当初七八十年代,指挥官长期在一地任职,往往十几年,二十年不动地方都是常见。
这也导致,中南战场打响前期,因为这个地形不熟悉的问题,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吸取了那次的教训,后来才探索出来履新机制。
陈默大致估算了下自己的情况,顶多五年,他就很可能会出现调动。
想起这些。
他倒是不反感调防西南,因为这对他的履历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就怕,回不来啊。
思来想去,也没有任何头绪,干脆不想了。
陈默起身来到西校区,正好看到忙碌的满学习,手中拿着名单从跟前路过。
“老满!”
“到!”
“你是负责哪一块工作的?”
听到询问,满学习憨厚的笑道:“营长,我肯定负责后勤啊,程参谋长接收人,我就领着核对过名单的同志去分配宿舍。”
“这次咱们发财了,金城军区一个摩步团撤编,全团的士官都被分过来,足足有三四百人呢。”
“我多挑几个去供应排,后勤这杆大旗,我必须给营长扛起来。”
满学习说着,还胸有成竹的拍拍胸脯。
类似这种空话,最近一段时间,他都说了几十遍了。
动不动就跑营部汇报工作,腿脚那是相当勤快。
这个老满,旁的本事有没有先不说,反倒是忽悠自己这个营长,倒是挺起劲。
经常跑陈默跟前画大饼。
“少在这扯淡,后勤这杆大旗你扛不起来,排长你都没得干,去食堂帮忙刮土豆吧。”
陈默虎着脸,训斥了一句。
“你手头的工作先放下,去安排人给首长那边送餐,午餐就在会议室那边解决。”
“是!”
“还有,咱们全营的人有了,我给你们后勤连两天时间,先按照技术兵种,去归类档案文件,包括总人数训练耗材数据,武器弹药需要的储备量之类,都要细细算出来给我。”
“是!”
交代要满学习。
陈默又来到车炮场,亲自监督新式装备卸车,编码分类,还有精密仪器防震防摔防潮工作。
不光如此。
陈默又安排大量侦察连的人,外出执勤,以太山为原点,朝着外围扩大巡逻范围。
总装这次,大张旗鼓的送装备。
哪怕随行武警已经接到命令,要在士官学院附近驻扎下来,进行长期的反间工作。
可这次,来这么多保密装备。
陈默还是更信任侦察连的专业,以及能力。
除此之外,他又安排程东,专门由参谋部挑选人员,组成值班警卫队。
加强哨岗执勤和车炮场执勤分配任务。
一切交代妥当后。
陈默站在西校区的升旗台旁,看着众人忙碌。
以前的他。
更多目标只是为了晋升,为了见到老领导,去试图改变一些东西。
但刚才听了秦参谋长的话。
陈默首次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究竟有多重了。
这个示范营,无论如何,他都要带出来啊。
否则,都对不起秦老头刚才那番肺腑之言。
新王和旧王相争。
上面布局是数十年,可实际上,真的需要那么久?
这场争斗,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