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营长,咱们这制度该改改了 (第1/3页)
一群干部,都在辛苦的背诵装备说明书。
声音洪亮,表现的相当积极。
当然,陈默也没闲着。
他坐在车炮场办公桌前,拿着蓝军营集训记录,一直都在低头研究。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当初的蓝军营,和现在的示范营,两者没有太大区别。
都是需要计算机管理化尽快落实,专业参谋根据工作内容,高效链接各分队,下达任务,上传结果。
从大方向上看,都一个样,要求一致,想要的结果也是一致。
如果非要说不一样的地方。
那就是当初的蓝军营,相对来讲,更好带一些。
没错!
就是更好带。
因为蓝军营中坚骨干群体,都是硬实力,地面突击组,有刘鸿运带着二营的老干部配合。
空中有武装直升机中队长董科豪配合,信息化方面,汪建斌带了响箭一整个电子对抗小队。
实力都很强悍。
有他们几个在,加上固定单位的协助,很多难题根本不存在。
陈默的责任,更倾向提供自身思路就行,那帮老干部理解多少,很快就能根据自身理解,转化为执行力。
从而打出相应的火力。
那种组合,类似团级或者师级打仗,临时编组的主力。
而现在的示范营,干部没法跟蓝军营时期的老干部比,从威望,到经验,再到执行力,都落了一大截。
士兵和干部之间的默契,更别提了,压根不在一个水平线。
所以,带领两个同样任务的营。
陈默的方针,就会有不同的侧重。
蓝军营更讲究强训,只提要求,监督结果,压力给到连级干部。
示范营不能那么整,陈默得把所有细节,揉碎了,一点点喂下去,保证先从干部层面,了解信息化分队作战的知识。
不光这样,还要时时刻刻提醒他们,建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否则!
就这帮刚毕业的干部,经验欠缺,处事能力欠缺,连带兵的经验都没有,甚至不知道怎么跟基层沟通。
偶尔抬头间,眼神清澈的跟六七岁的孩子一样。
指望这帮人自己去学习,去融会贯通,可就太难了啊。
陈默之所以把他们全丢到基层,当一名普通的战士,就是要他们拥有基层实习的经验。
便于后续可以随时上任。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
蓝军营再好,终究只是人家的单位,陈默这个营长再牛,也不可能把蓝军营带到上下一心。
短时间上上强度还行,若是长期以信息化的强度去搞,必崩盘。
上限也会很低,西北军演那种程度,已经到了极限。
可示范营不一样啊。
刀子和甜枣都在陈默一人手中握着,干部现在不行,不代表经过培训后,还不行。
加上老兵多,可以采取以兵为主,去带动骨干成长。
这样的话。
示范营的上限会非常高,可以说,只要陈默这个营长能力发挥多少,那示范营就能跟上多少。
短时间内,当初的蓝军营强。
长时间的话,示范营会更强,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装备配置,都可以碾压当初的蓝军营。
前提是,得熬过最艰苦的阶段。
拥有成长起来的机会。
以前,陈默不需要会思考的下属和战士,只需要一个个服从命令的工具人。
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他很需要一批批成长起来的干部,这是他的班底啊。
“三个月三个月.”
陈默目不转睛的看着蓝军营集训记录,他神情严肃,脑海中,也在不断的想着规划。
如果没有上面这么横插一杠,他们完全不需要这么急,按部就班的学习,训练即可。
但现在。
时间紧,就必须改变思路。
分队规模一定要整,因为这是京都示范营的特点。
上面给三个月,陈默曾认真分析过,这个时间应该不是胡乱给的,背后必然有原因。
现在是九月中旬,三个月之后,正好处于年底,处于1999年,军区年度军事演习筹备阶段。
示范营在这大半年里,跟个超大号吸血鬼似的,从金城军区吸,从京都军区吸,人才,新式装备,通通往这边集中。
届时,上面的首长,会选择把京都示范营直接调往西南大草原?
恐怕不会吧。
至少也得看看,示范营在年度军事演习中的表现吧?
表现的好,才有资格调防,表现得不好,那就跟首长说的一样。
信息化加合成化的道路是错的。
昨天晚上,陈默一夜没睡。
不光是想怎么训练,他还一直在研究首长说这句话的意思。
因为任何结论,不可能会无缘无故的出现。
建营不是一天的事,道路是错误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判断。
总装的首长明里暗里提醒自己,不要再跳脱,不要再惹事,以陈默担任过机要秘书的敏锐来看。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
上面针对信息化建设,出现了意见分歧。
支持自己的人,跟支持其他体系的人,发生了意见分歧甚至是冲突。
这不是阴谋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论,因为信息化本来就有多重实验路线。
主战只是其中一条,还有辅战,以及类似响箭那种不主战,可以为多个单位提供信息,必要时采取小规模破坏等等。
都是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而秦参谋长曾说过,阅兵过后,金城军区示范营将正式进入建设流程。
那普国庆说示范营带不好,证明这条路是错误,就能解释的通了。
如果陈默所料不差的话。
金城军区示范营,必然会走辅战道路,被另一批人支持。
与其说三个月建好,倒不如说三个月后,年度军事演习场上,就是京都示范营和金城示范营的对抗。
谁的表现好,谁更适合发展,到那时候就会有结论。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早上,陈默会突然命令全营,上下一心,全体投入的原因。
他们这些人,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