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闪电转消耗,示范营的前程 (第1/3页)
晋阳导演部大厅。
比昨天多了快一倍的观看人群,同样寂静无声。
七大军区都有大佬连夜飞过来,观看两大体系的对抗。
毕竟,这太重要了。
总部曾有要求,所有大军区,都要在三年内建立信息化营,由于技术限制,还有经济的原因,大范围建设不太可能。
但总得知道信息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只有了解新体系,尝试着去接触,才能有应对的办法。
才能不至于被压在头顶的敌人,逼迫着动不动就要下达全民皆兵的无奈命令。
可如今,看了188师的表现,体系压制太狠了,别说基层碰到会绝望,连这些高级军官都觉得太过窒息。
目前,战略突击是没输,只是吃了大亏。
但别忘了,他们属于开卷考试啊。
装甲七旅都把答案摆到明面上了,在有防备的情况下,开战不过半个小时,就战损了近三千五百多人。
一个坦克团,半个装甲团主力被硬生生填进去,只打掉了信息化营不足一个连的兵力。
这种战损比例,怎么打?
还要继续打吗?
徐鸿徐参谋长站在大屏幕前,作为总导演,他在清晨就知道了188师所有的战术规划。
鲸落,闪击战。
这份规划被摆到导演部,供现场所有高级干部进行战前推演,结果表示,超过99.9%的人,都认为示范营,没有可能逃过这种规模的围杀。
那可是战略突击师啊。
埋伏阵线多达20公里,近三百辆96A主战坦严阵以待,近300辆步战车铺满战场,后方榴弹炮团,导弹营蓄势待发。
直升机大队,无人机大队,这两个规模比示范营都要大的多。
如此火力,试问全军有几个单位,敢说能抗住?
也就装甲七旅的旅长魏晋安一人,推演时认为示范营能够险胜。
但在场的人,压根没人在意这个独一份的推论,结果,还就这0.1%的推论,照目前情况来看,最为靠谱。
一开始,徐鸿都以为,魏晋安投示范营一票,那是因为该营的营长是自己带出来的人,又跟对方交过手,所以才这么投。
现在看来,应该不是。
对方通过交手复盘后,是真的认识到新体系重要性了。
军区副参谋长要退了,近一两个月就要调到后勤去,提前适应一下闲散的工作。
也许,是时候,该为新体系培养下一代护航人了。
徐鸿站在大屏幕前,微微侧目看了一眼魏晋安,老七师出来的人,想来阻力也不会很大。
他们这帮老人都快退了。
不过,再撑几年还是没问题,新体系就如同幼苗,需要呵护,需要护着他们成长起来。
陈默这一代人太小,至少还要等上十几年才能成为下一代护航人,到那时候,信息化应该已经彻底发展起来了吧。
徐鸿闭着眼,半晌没有吭声。
示范营的诞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一个营几乎吸干了整个军区的资源。
机械化第三阶段改革,63为什么在十几个军区里排名倒数?
不是因为下辖的单位不行,而是大部分的精力,财力,支出都贴补到了示范营,剩下的开支,给了战略突击师。
整个军区改革进度,相比其他军区,落后了不止一点半点。
很多设备跟不上人家,怎么可能在检验阶段成果的时候,还能排名靠前呢?
若非如此。
当时全军机械化战略大会结束后,军区召开会议时,就不会是他们内部批评一下就算了,连大军区都没出面来人。
就是太清楚问题出到哪了。
示范营的那些装备,别的不说,光是雷达动辄一台就千万以上,连响箭都没有的雷达,示范营有四台。
那个预警雷达,更狠,探测范围300公里的有源相控阵,一台就几乎吸干了军区数个单位的96A换装。
要不然,怎么可能只有188师换下了96式,其他单位寒酸的别说96了,很多单位还有59改在支撑着门面。
碰到示范营,恐怕更没有反抗的能力。
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徐鸿脑海中闪过数个念头。
此次体系实验,示范营打的很好,打出了新体系的威风。
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好事。
或者说不全是好事,这样的战斗力,还需要营改团嘛?
如果再升级单位,从最适中的战术单位,升级到团,先不说军区能不能供得上,其他单位也得有意见了。
之前总部考虑将示范营调防到西南,可不光是因为实验新单位,在各个条件下的战斗表现,这个原因固然是有。
但更大的,只是调离军区,远离其他单位的视线,避免因为资源倾斜,引起其他单位的不满。
如今,体系作战打到这种程度。
战斗力超过了所有人的预计,西南,他们是非去不可了。
并且只会提前,不可能等到年关。
至于营升团,上面之所以没有明确通知,就是有各种顾虑。
这下,大概率也要有变动。
至少也要等个两三年,给机械化第三阶段改革的部队,一个成长的时间,成长到双方能够站在同一个战场的机会。
否则,这种一骑绝尘的打法,非得把军区别的单位信心都给打散架了不可。
有时候,成长太快,也是一种弊端啊。
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