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0章:入阁候选人!谁人不想往上爬(国庆快乐,求十月月票) (第1/3页)
当日。
三大阁臣的奏疏内容便传到了京师各个衙门。
在张居正提出“任重力微,宜增设阁臣”以及小万历同意后,官员们皆觉得“张居正致仕,小万历亲政”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沈念听到此消息后,先是惊诧,然后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他惊诧于此事太突然。
虽然当下一条鞭法已推行全国但还不是张居正致仕的时候,小万历有多少能耐,沈念是最清楚的。
一旦缺少张居正的约束,他极有可能做出甚多幼稚无脑的行为。
而心情逐渐平复,是沈念觉得张居正此时致仕也并无不妥,后者辅政九年确实疲惫,此时致仕没准儿可保全晚节且延长寿命。
张居正能提议“宜增设阁臣”足以说明他去意已决,外加小万历的点头,沈念知劝而无用。
缺少张居正的朝堂会有何种走势,接下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至于自己能否入阁。
沈念是想往上走一步的,且自认有这个资格。
他还有许多新策欲试行,成为阁臣后,他也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
二月初六,常朝朝会。
礼部尚书潘晟宣布,耕耤礼将定于二月十八日在先农坛举行,谒陵礼定于三月十二日举行,科举会试如期进行,然殿试因谒陵礼则被推迟到三月二十五日。
与此同时,小万历命群臣廷推上奏,举荐内阁新阁臣人选。
当下,官员入阁有两大硬性条件。
其一,须是进士出身。
民间盛传“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是因近些年来的内阁阁臣,如严嵩、徐阶、高拱、高仪、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等,均有翰林官履历。
不过在嘉靖朝,如内阁阁臣杨一清、桂萼等虽是进士,但并无翰林院任职经历。
当下的内阁次辅殷正茂高中进士后,直接任兵科给事中,也非翰林官出身。
故而,翰林官入内阁是优势,但非翰林官并非不能入阁,只是概率低,而进士身份则是最低要求。
其二,拥有任职部堂官的经验。
即在六部、詹事府、大理寺、都察院等政要衙门担任过高级职务(左右侍郎、尚书),有一定资历与名望。
此外,还有一些加分项。
比如:担任过皇帝的经筵日讲官;科考位列一甲或二甲前列;内阁阁臣的举荐等。
当下,符合这两大硬性条件,有资格竞争内阁阁臣的官员不算多也不算少。
有礼部尚书潘晟、刑部尚书严清、左都御史陈炌、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王锡爵、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余有丁、兵部左侍郎梁梦龙,户部左侍郎刘斯洁,户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讲学士沈念八人。
不过,此番增设阁臣,最多只会增加两个。
严清与陈炌的资历和功绩远不如潘晟、王锡爵,可以直接淘汰;另外刘斯洁年迈,已有致仕打算,也不可能成为阁臣。
将这三人排除后,入阁人选便变成了潘晟、王锡爵、余有丁、梁梦龙、沈念五人。
有可能是五选一,也有可能是五选二,如何选择,全看圣意裁决。
论资历,潘晟与王锡爵入阁的可能性最大;但论朝堂贡献,近五年来,沈念可谓是断档第一。
但余有丁做事老成持重、梁梦龙执政兵部素有章法、乃是文武全才,二人也并非不可能入阁。
五人之中,沈念有贡献优势,但也有一个巨大的短处。
那就是太年轻!
三十一岁的他若入阁成为阁臣,门生故旧同僚远少于其他四人,容易被架空,压不住下面的官员。
像张居正,能让蓟州总兵戚继光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像殷正茂,能捂紧户部的钱袋子让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都躲着走;像申时行,看似在内阁充位,但门下官员甚多,实为清流领袖,外加其状元身份,对同年榜眼王锡爵、探花余有丁有很强的震慑优势。
而沈念,弱就弱在张居正致仕后,其孤单一人,完全不成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