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五章 蔡京:叶贵妃有治国安邦之大才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五十五章 蔡京:叶贵妃有治国安邦之大才 (第2/3页)

贷款利息、殖民地管理费)而难以饱腹,可能引发移民暴动。

    国内,达官贵胄、豪商巨贾为追逐股票收益,弄虚作假,使其产业成为一个空壳,更加会动摇社会稳定。

    而且,殖民地的不稳定,也会直接冲击国内金融市场。

    若某船队在前往华渚或者皇子大陆的过程中遭到风暴之类的天灾,出现巨大的损失,不仅投保的保险公司需赔付巨额资金(甚至有可能导致其破产),持有该船队股票的投资者也会血本无归,进而拖欠钱庄贷款——单一殖民地的风险,通过保险、股票、贷款的链条传导至国内,形成“海外危机—金融崩溃—国内动荡”的连锁反应。

    更有甚者,若是一些民间钱庄眼红海外收入,想去海外“淘金”,通过其钱庄“寅吃卯粮”(如向探险队放贷,且不考虑偿还能力),会透支钱庄的信用。一旦民间对钱庄失去信任,储户挤兑,可能直接动摇大宋的财政根基,这比单纯的军事失利更具破坏性。

    总之,金融工具的本质是“资源调配的杠杆”——用好了,能让大宋的工业革命与海外扩张如虎添翼,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国力增长;用坏了,则会因信用崩塌、社会撕裂而反噬自身。

    大宋若能做到“放活与监管并重”,这柄双刃剑便能成为帝国崛起的利器;反之,若只贪其利而忽视其险,则可能重蹈历史上“金融泡沫破裂”的覆辙。毕竟,任何时代的金融创新,都需以制度的成熟为缰绳。

    换而言之,其关键不在于是否开放这些金融业务,而在于是否能建立匹配的监管体系。

    这么重大的事,叶诗韵竟然想让她的两个儿子去负责。

    赵俣的第一念头就是,这有些太过儿戏了。

    要知道,赵存还不满十八岁;赵守更是还不满十七岁。

    将这么重大的事,交给赵存和赵守这两个小年轻负责,着实是有些冒险了。

    而且,大宋钱庄和皇家钱庄肯定会是大宋最重要的两家钱庄,赵俣要是把它们全都交到叶诗韵的儿子手上,再加上叶诗韵本身就是大宋经济最重要的推手,那叶诗韵要是耍个小性子,大宋的经济没准就会发生海啸。

    还有,在这等关乎大宋国运的重大金融事务上,让自己两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儿子担此重任,实在有违常理,只怕会引来朝堂内外的非议。

    ‘权力的游戏里,平衡与制衡才是长久之计啊。’

    赵俣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隐忧,这等经济权柄若是过于集中,只怕也会引来朝堂内外的非议,甚至动摇国本。

    不过,赵俣转念一想。

    赵存和赵守都继承了叶诗韵的天才,他们在数字方面从小就展现出来了惊人的天赋,再加上从小叶诗韵就亲自教导他们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老实说,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确实有可能是当今世上除了叶诗韵以外最懂经济金融的人才。

    关键,赵存和赵守是叶诗韵的儿子,那他们就相当于是宗门圣子,万一有什么他们搞不定的事,也会有叶诗韵帮他们搞定。

    最关键的是,赵存和赵守也是赵俣的儿子,没道理赵俣不向着自己的儿子。

    所以赵俣有些心动。

    见赵俣没有立即答应下来,叶诗韵也知道,赵俣应该是看赵存和赵守太小了,有点不放心让他们干这么大的事,叶诗韵搂着赵俣的虎腰,说:“官家无须担忧,如何规范钱庄储备金比例、设立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破产法》,及如何通过税收调节平衡贫富差距,臣妾会亲自设计,定不会为我大宋留下后患。”

    听到这些就连自己都不太熟悉的经济金融专业术语,赵俣就知道,这些后世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哪怕是蔡京这样这个时代的经济高手都不一定能制定出来这些监管措施,毕竟,这可是全世界的经济金融人才不知几百年才积累出来的智慧,所以,这套金融监管机制还真就得靠叶诗韵来建立。

    想明白这些,赵俣交代叶诗韵:“兹事体大,你莫要偷懒怠慢,教他兄弟二人出了岔子,不然,臣民那里我不好交代。”

    叶诗韵听言,在赵俣的脸上“吧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