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71 F1历史的传承  没钱赛什么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271 F1历史的传承 (第1/3页)

    就在陈向北说完这段感谢词之后,第二名的维特尔跟第三名的阿隆索同样抵达采访区。

    虽然赛道上面势同水火,但比赛结束双方也没什么深仇大恨,两人很客气的过来跟陈向北表达了祝贺。

    当然,内心里面肯定是不服的。

    陈向北这一站单从表现跟硬实力上来看,几乎可以用无可争议来形容。

    HRT车队却在比赛过程中,显得不那么光彩。

    特鲁利的挡车很难界定是故意,还是意外,特别是布里亚托有过雷诺“撞车门”前科的前提下。

    这种情况要让维特尔跟阿隆索这种顶级车手心服口服,很明显做不到。

    简单的握手跟拥抱过后,三人并排站列给媒体拍照。

    这时候现场其他记者也按捺不住,把话筒递了过去进行赛后采访。

    “北,你好,我是德国体育报记者,这场中国大奖赛你速度很快,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个人的努力加上团队的协作。”

    “另外,这里是中国主场,我的地盘我做主!”

    10年正好是周董“动感地带”广告语流行的时期,陈向北顺势借用了一句。

    “北,我是来自于朝日新闻的记者,首先恭喜你拿到分站冠军,成为第一位亚洲F1车手。”

    “我们都知道你身上存在着许多争议,甚至还有着赛道公敌的头衔,一路走来你到底是如何克服这些负面舆论,以及外界质疑带来的心理压力?”

    要论亚洲哪个国家对“冷眼与嘲笑”,拥有感同身受的领悟,那非日本莫属。

    曾经他们的车手抵达欧洲围场,基本上都是被嘲笑跟轻视的对象,甚至很多时候被视为小丑!

    井出有治、佐藤琢磨、中岛一贵……

    放在今天就跟车迷们看待马泽平、拉提菲、萨金特差不多。

    事实上除了井出有治这个神人,无论是佐藤琢磨,还是中岛一贵,以及小林可梦伟等人。

    他们都拥有过开着中游赛车,去冲击领奖台的辉煌时刻。

    真要硬比较多话,能跟赛恩斯、斯特罗尔、马格努森等人坐一桌。

    虽说依然没强到哪里去,但绝对没沦落到“导演”的程度。

    如果陈向北能分享一点抗压经验,对未来的日本车手也会有很大帮助。

    只是陈向北的回答,完全出乎朝日新闻记者预料。

    “心理压力?”

    “有过吗?”

    陈向北嘴角流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

    日本记者还是没明白一个道理,当你承认有心理压力的那一刻起,事实上就已经落了下风!

    陈向北就从来不会对外界示弱,哪怕获得狂妄、嚣张的标签,依旧展现着自己强硬的形象。

    舆论压力算个屁,赛道公敌又如何?

    看不惯自己的观众或者车手,难道还能冲进赛道群殴我?

    想要找回场子,还不是得靠赛车。

    今天东海国际赛道超过二十万观众,其中中国车迷最多就十五万上下,还有五万国外车迷跟游客。

    他们其中不知道多少人,曾嘲笑跟谩骂过陈向北,澳洲大奖赛那十几万人的群嘲场景还历历在目。

    结果呢?

    赛后山呼海啸的掌声,陈向北就不相信没有一个国外观众参与其中。

    崇拜强者,才是F1的本质。

    如果舒马赫没有世界冠军,如果塞纳没有顶级速度,他们放在F1围场的口碑也就是“恶棍”跟“莽夫”。

    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例子维斯塔潘,曾经那个“炮塔”的负面绰号还有几个人称呼?

    “草,这才是我认识的那个陈向北啊!”

    “够嚣张,我喜欢!”

    “小日子还是怂了点,没意识到有压力就会怕,怕就会输!”

    “什么外界负面舆论,十三亿国人支持者不算人?”

    “陈向北有实力与世界为敌!”

    疯狂的呼喊声响起,随着陈向北的采访在国内网络传播,至少车迷群体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形象。

    有什么样的车手,就有什么样的粉丝。

    不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