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这场比赛我要赢 (第2/3页)
果把市场老三给干没了。
赛道上陈向北疯狂推进想要摆脱阿隆索,结果跟韦伯的车距越来越短,已经快要追平整整一个进站窗口期。
并且选择二停战术的韦伯,他换上的这套中性黄胎也跑了二十多圈,早已经过了抓地力的峰值,目前单圈速度要落后陈向北一秒以上。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最多还有两圈,韦伯要是还不进站换胎的话,就将再次出现被陈向北undercut(战术超车)的场景,换胎出站自动来到陈向北的车后。
“霍纳,我要求进站换胎。”
意识到局势陡然恶劣,韦伯毫不犹豫的按下了无线电通话键,主动向车队请求进站换胎。
原本计划是赛程剩下最后八圈进站,刚好可以利用软红胎的全部寿命峰值推进。现在陈向北追击的速度太快,韦伯被迫改变战术方针,提前两圈进站换胎。
虽然相比较原计划差了两圈,但是考虑到临近比赛结束,赛车燃油已经消耗的差不多,整体车重减少了数十公斤,多推进两圈依旧在安全跟合理的范围之内。
就在韦伯请求车队的同时,维特尔也按下了方向盘上面的语音通话键。
他跟韦伯始终保持着开火车的巡航状态,两辆赛车大多数时间相距在1秒以内,意味着如果韦伯要是陷入被战术超车的风险之中,那么维特尔也好不到那里去。
既然如此,进站换胎就必须要提前进行。
听着耳机里面两位车手的请求,红牛领队霍纳此刻陷入了犹豫之中。
正常情况下遭遇这种情况,想要不厚此薄彼那就只能双车同圈进站换胎,谁跑到前面谁先进,谁落在后面谁后进,各凭本事没什么好说的。
可问题是红牛是一支争冠车队,双车同圈进站出现失误的风险很大,任谁成为管理层都不会去冒险。
“领队,我们应该怎么做?”
红牛首席比赛工程师莫纳安把目光看向霍纳,朝着他询问了一句。
谁先进站,就意味着谁有更大几率成为冠军。
相反后进站的那个,大概率是个炮灰。
其实不仅仅是莫纳安,整个红牛策略组成员,都把目光看向了霍纳。
这个回答除了决定冠军的归属,还将决定未来车队的一号核心。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红牛车队,远远不是维斯塔潘时期的三巨头车队,它仅仅是个进入围场才几年的小年轻,更没有品尝过冠军车队滋味。
没有冠军的积累跟沉淀,自然没有对车手的绝对严控,维特尔跟韦伯两人还处于公平竞争阶段,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一二号车手地位。
当然,在车队老板以及管理层心中,德国人维特尔的份量要超过澳大利亚老将韦伯。
“维特尔先进站。”
没有太多的思考跟犹豫时间,霍纳就做出了决断。
维特尔跑在前面,他理应获得优先进站权。
更何况站在绝对理智的角度上面,维特尔身为头车的争冠几率要超过韦伯,没有任何理由让后车先进站。
哪怕韦伯先提出申请。
“领队,维特尔还能坚持,他晚一圈进站对于局势影响不大,韦伯此刻的处境很危险了!”
这时候韦伯的比赛工程师皮尔比姆站出来表明反对。
维特尔领先陈向北两到三秒的时间,中国小子单圈速度不可能追上来这么多,撑一圈再进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相反韦伯就有些撑不住了。
“皮尔比姆,你难道忘记还有轮胎需要暖胎吗?”
几乎就是在同时,维特尔的比赛工程师拉奎林,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维特尔是领先两到三秒没错,可问题是现在陈向北单圈就能追回来一秒,再加上冷胎出站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暖胎,相当于又得扣除一圈赛程。
谁敢保证这期间中国小子速度不会更快?
一圈还有着安全冗余,两圈多了未知风险。
维特尔稳操胜券,为什么要冒无所谓的风险?
“算上暖胎圈,韦伯的处境更危险,难道不应该让他先进站吗?”
“况且如果韦伯跑在北的前面,还能替维特尔起到阻挡作用。”
皮尔比姆身为韦伯的比赛工程师,他当然要为车手利益据理力争。
老将本身就意味着潜力殆尽,如果跑不赢车队新秀的话,对于签约乃至于继续留在围场里面的难度很大。
要知道历史上面的10赛季,维特尔前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