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28、破解迷题  元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0028、破解迷题 (第2/3页)

,账页的右下角有高逸所签的字迹。负责测笔迹的书吏老李头戴小冠,鼻梁上架着一副铜框老花镜,指尖捏着一支细毛笔,正俯身将两张纸并排放置,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气流吹动纸张偏移比对的基准线。

    并排的两页账单旁边放着高逸事前提供给大理寺卿的真迹。老李举起一盏小巧的铜灯,让光线从纸面斜射而过,墨迹的阴影在灯下清晰浮现:“大人您瞧,这个“收”字真迹的竖钩墨色均匀,是一笔写成;账册上的竖钩,中间有一道细微的断痕,应该是描摹时停顿造成的,而且墨色深浅不一,明显是后补的墨。”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本薄薄的《笔迹辨伪录》,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批注:“您看,这书上写着‘仿书者多因不熟悉原作者笔势,易在笔画转折、收尾处露怯,墨痕断、笔力滞,皆为伪迹之兆’,账册上的字,正好对得上。”

    旁边的司直赵毅也凑过来,指着账册边缘一处模糊的墨点:“李书吏,这处墨点会不会是仿造者不小心蹭到的?”

    老李点点头,用指尖轻轻拂过墨点:“司直大人说得对!这墨点边缘发晕,是因为仿造者写完字后,手指不小心沾了墨蹭上去的。而且您看,账册的纸页虽然做旧,但墨迹的光泽是新的,用指甲轻轻刮一下,还能刮下细微的墨粉,这说明写账册的时间,未超过五天。

    烛火继续跳动,案上的两张纸在灯光下仿佛成了破解构陷的关键钥匙。老李将比对出的疑点一一记录在纸上,每一条都标注着“笔画特征”“墨痕状态”“笔力差异”,字迹工整如刻:“大人,依属下所见,这账册上的字,绝非高大人所写,而是有人刻意仿造,而且仿造者对高大人的笔迹只知皮毛,留下的破绽太多了。”

    傅永嘉看着纸上的记录,眉头渐渐舒展,先前的焦灼似被这清晰的证据冲散了几分:“好!这份笔迹比对记录,要作为关键证据存档,有了它,就能进一步追查仿造账册的人,离揭开构陷的真相又近了一步!”

    晨曦透过昭阳殿的格窗,洒在金砖地面上,映得殿内的盘龙柱泛着冷光。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朝服的衣袂在寂静中纹丝不动,唯有殿外的晨钟余韵,还在空气中轻轻回荡。大理寺卿身着三品绯色朝服,玉带束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