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6章 袁易讨赏,至尊赞赏  红楼帝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56章 袁易讨赏,至尊赞赏 (第1/3页)

    受了袁易、元春的大礼,景宁帝目光掠过堂中摆放的琴与琴案,含笑问皇太后:“你这里倒雅致,方才是在抚琴?”

    皇太后见问,笑着将方才元春抚琴、袁易谱就《相思》新曲之事,细细说与景宁帝听,末了又道:“更难得的是,易儿听得妾素喜《胡笳十八拍》,竟早早私下习练了,方才正欲抚与妾听,太上皇与皇帝就在这个时辰来了。”

    景宁帝素来雅好音律,一听之下便生了兴致,抚须道:“哦?竟有此事?朕倒要听听。便让他先将那自谱的《相思》弹奏一遍,朕也品鉴品鉴。”

    一旁的泰顺帝虽于丝竹管弦上兴致不大,澹宁居内也有堆积如山的政务待他处理,但听闻袁易竟能自谱《相思》新曲,心下也不免好奇,便按捺住性子,陪着景宁帝一同听听。

    袁易上前,躬身谢恩:“孙臣谢皇祖父恩典。能得皇祖父、皇祖母、父皇、母后亲聆,实乃臣莫大之幸。只臣于琴技一道,实乃粗陋,恐污圣听,唯有竭尽所能,望皇祖父、皇祖母、父皇、母后勿要见笑。”

    说罢,他走至琴案前。有宫女奉上铜盆巾帕,他净了手,又于香炉中添了一炷香。

    正当此时,他似不经意地将腕上那串沉香木佛珠褪了下来,轻轻置于琴案一角。此举既因抚琴时珠串略碍事,更是故意为之,欲引人注目。

    果然,皇太后立刻瞧见了,问道:“你腕上褪下的那串可是佛珠?”

    袁易恭声回道:“回皇祖母,此乃去岁冬日,皇祖母在宫中赐予孙臣的佛珠。”

    皇太后顿时眉开眼笑,转向景宁帝,言语欣慰:“瞧瞧,这孩子真是个有心的!去年冬里,妾在宫里见着他,怜他年轻在外不易,便将这串随妾念了十年佛、沾了佛气的珠子赏了他,佑他平安。难为他一直记着,今日还戴了来。”

    景宁帝与泰顺帝听罢,脸上皆掠过温和之色。

    袁易与元春交换了一个眼神。

    元春心中暗喜,想着:“今日这佛珠,原是我细心,特意提醒爷戴上的。果然皇太后见了欢喜。”她面上依旧沉静如水,丝毫不露得意之色。

    准备停当,袁易屏息凝神,指尖轻拢慢捻,《相思》婉转新奇的旋律便再度于凝春堂内悠悠响起。

    此番抚琴之人已非元春,换作了袁易亲自操缦。而堂下聆听的,除却皇太后、皇后并一众妃嫔,更添了景宁帝与泰顺帝两位至尊,可谓荣宠。

    袁易如今的琴技虽称不上大家风范,却也绝非生手,加之《相思》此曲他谙熟于心,故而指法流畅,情意真挚,颇得神韵。

    一曲终了,余韵悠长。

    景宁帝素好此道,听得捻须颔首。

    皇太后满面笑容,皇后亦目露赞赏。

    便是泰顺帝,面色虽沉静,心下却暗赞:“此子文武兼资,竟还擅抚琴,又谱得如此别致曲调,实属难得。”虽说他于丝竹管弦上兴致不大,但他认为,作为“琴棋书画”之首的琴,乃是雅事,眼下袁易抚琴亦属尽孝。

    皇太后对景宁帝笑道:“太上皇,妾倒还想听他抚一曲《胡笳十八拍》,也好全了他私下苦练的一片孝心。只不知太上皇可还有雅兴,再听一曲?”

    景宁帝点了点头,道:“既是你想听,朕便作陪。”随即对袁易道,“太后欲闻《胡笳十八拍》,你便抚来。”

    袁易躬身应道:“孙臣谢皇祖父、皇祖母恩典。”

    泰顺帝见景宁帝、皇太后皆兴致盎然,不便此时离去,依旧安然坐着。

    袁易略定心神,重新调了调弦。

    《胡笳十八拍》乃古之名曲,意境苍凉悲怆,指法繁复艰深,非《相思》这等抒情小调可比。

    好在袁易确曾下过苦功,指法已练得纯熟,更兼他记性超群,性情沉稳,虽在四位至尊注视之下,心中谨记要领,手下丝毫不乱。

    琴声初起,便如塞外风沙骤起,呜咽悲鸣,继而跌宕起伏,如诉如泣,将蔡文姬流落异乡的思归哀怨之情,表现得层次分明。

    一曲既终,苍凉悲慨的余韵,似乎仍在梁间萦绕。

    莫说是四位至尊,便是深知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