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明发谕旨,惊动江宁 (第2/3页)
口说的,谕旨都到衙门了!我那姜妹夫真真是龙子凤孙,如今已是堂堂正正的皇子了,还封郡公呢!哎哟喂!真真是祖宗保佑!谁能想到有今日!还是你儿子我眼光毒辣,早早看出我那姜妹夫不是池中之物,硬是将妹妹许了他!妈你当初还嫌委屈了妹妹,瞧瞧!瞧瞧!如今可是皇子、郡公的妾室!这是多大的造化!往后我那姜妹夫要是封了王,妹妹哪怕做不成王妃,一个侧妃是跑不了的!到时候,咱们薛家可真是……”
他这番话虽夹杂着得意忘形的胡扯,但薛姨妈此刻被巨大的惊喜冲昏了头脑,哪里还去细辨?只听得心花怒放,连连拍手道:“真真没想到!真真是老天爷开眼!咱们家宝丫头竟有这样的福气!这可真是……真是……”竟欢喜得不知说什么好。
花厅内侍立的几个丫鬟仆妇,面面相觑,惊诧不已,旋即纷纷上前道喜,满堂顿时一片喜气洋洋。
薛姨妈欢喜了一阵,稍稍定下心神,细问了薛蟠几句,见薛蟠仍是一口一个“姜妹夫”叫得亲热,不由嗔怪道:“快住了口!没规矩!如今岂能再这般称呼?那是天家皇子,御赐大名袁易,往后须得恭敬着些,万不可失了礼数!”
说罢,她忙对薛蟠道:“你快去,将这喜讯告诉你叔叔知道,再请你叔叔过来一趟,咱们好好商议商议。”
她口中的叔叔,自然指的是薛蟠的叔父薛锦。
薛蟠正在兴头上,巴不得将这喜讯传扬,闻母亲吩咐,当即高声应了,转身便风风火火地冲出花厅,径直往叔父薛锦住宅报信去了。
薛姨妈望着儿子雀跃而去的背影,这才重新坐了下来,心潮却依旧澎湃难平,且斟酌起了一件事:薛家是不是要再度进京了?
……
……
午时,烈日炎炎,金光匝地,薛锦家宅里的芭蕉叶都卷了起来。
内宅之中,薛宝琴房里,垂着湘竹帘子,略阻了些暑气。
薛宝琴正坐于案前,身着藕色夏衫,云鬓微松,手执一卷诗册,静静翻阅。
日光透过窗棂,在她娴静的侧颜上投下斑驳光影,更显其肌肤胜雪,眉目如画。一双尤为动人的大眼睛,本是澄澈如秋水,此刻却因诗中之句而漾起了涟漪。
她正读至一首咏叹荡秋千之诗,但见此诗写道: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字句翩跹,将秋千架上那位佳人的美艳生动之态,尽数道出。
薛宝琴的目光不由凝驻在此诗上,久久未移。眼前白纸黑字,渐渐幻化出一月多前的一幕鲜活景象。
当时亦是这般明媚阳光,洒在堂姐宝钗旧居的秋千架旁。
姜念立于她身后,含笑为她推动秋千。秋千愈荡愈高,风声过耳,裙袂飞扬,仿佛真要乘风而去。她一时忘情,笑得开怀,却不料身子一晃,竟未坐稳,向后仰去。刹那间,惊呼未出口,姜念已迅疾抢至身旁,一手稳稳扶住晃动的秋千索,另一手已轻托在她后背,将失衡之势化解。她惊魂甫定,蓦然回首,恰对上姜念近在咫尺的关切目光。彼时两人呼吸相闻,一股热浪倏地涌上面颊,她便飞红了脸……
展眼间,一个多月匆匆而过。
这段时日里,他的身影常浮上她的心头。
眼下见到这首咏叹荡秋千之诗,她埋藏心底的想念,便如春草般,抑制不住地滋生蔓延开来。
她轻轻搁下诗卷,贝齿微咬着下唇,心中暗忖:“我这般想着他,想必便是古人所言,‘相思’之味了罢?”
念及此,这股“相思”的情愫,让她诗兴大发,于是素手研墨,铺开了一张纸。略一沉吟,她便提笔蘸墨,将满腹难以宣之于口的缱绻情思,藉着笔尖,倾泻于纸上,只见写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