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4章 内务总管,十六王爷  红楼帝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74章 内务总管,十六王爷 (第2/3页)

些时辰,回到郡公府时,午时方过未久。

    此时雨势又滂沱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府内的屋顶瓦楞之上,噼啪作响,庭院中积水成洼。

    因这大雨阻隔,日常的习武练兵之事自是只得作罢。

    袁易先入了德本堂,由香菱服侍更衣后,在立身斋中略坐了片刻,忽想起了景晴。

    他也不带随从,独自撑了把青布伞,穿过重重雨幕,来至景晴居所,此处西侧紧邻着会芳园,虽位置稍偏,却清幽寂静。

    袁易悄步走入房中,见丫鬟红霞、绿漪皆坐在外间做针线。

    忽见袁易冒雨而来,悄然而入,红霞、绿漪皆吃了一惊,慌忙欲要行礼通报。袁易却将手指竖在唇边,示意她们噤声,自行步入了里间。

    景晴正临窗伏案,纤手握着一管紫毫,于一张纸上凝神书写,竟未察觉有人进来。

    袁易悄悄走至她身后,凝目望去,见纸上墨迹未干,是一首五言律诗,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凄清之意,细看之下,诗中尽是“孤云”、“离肠”、“愁深”等字眼,是在抒发对流放之父景昀端的深切思念。

    袁易忽然开口,声音不高,足以惊动沉思中的佳人:“原是在此写诗。”

    景晴正沉浸于诗境愁绪之中,猛听得人声,唬得浑身一颤,手中笔险些掉落。急回头见是袁易,她慌忙起身,神色间带着些许慌乱,也顾不得诗稿,便恭敬行礼:“不知四爷驾到,未曾远迎,请四爷恕罪。”

    袁易伸手取过那诗稿,仔细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道:

    《夏思》

    孤云映夏长,永昼结离肠。

    蝉切惊荷影,风沉滞竹光。

    愁深迷雁字,思极阻衡阳。

    谁立晴窗下,罗衣染素霜。

    景晴见状,更是尴尬不已,心下忐忑,唯恐此举触及忌讳,惹来猜疑,忙低声解释道:“四爷息怒,妾只是一时思念家父,情难自已,信笔涂鸦,并无他意……求四爷宽宥。”说着,眼圈竟微微泛红。

    袁易将诗看完,放下诗稿,目光转向景晴,非但未见愠色,反而温和一笑:“思念父亲,乃是人伦常情,何罪之有?何况,你父亲虽因过失获罪,然其为人,不失为一位清廉自守、惠爱百姓之臣。你念着他,亦是孝心可嘉。”

    景晴闻得此言,心中一块石头陡然落地,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忙道:“谢四爷体恤。”

    袁易点了点头,见红霞、绿漪都跟了进来,对两个丫鬟道:“这里无需你们伺候,都下去吧。”

    红霞、绿漪忙屈膝应了声“是”,悄步退了出去。

    室内只余袁易、景晴二人。

    窗外雨声潺潺,衬得一片静谧。

    景晴知机,拭了拭眼角,展开笑颜道:“四爷冒雨而来,身上可曾淋湿?妾这里备有热茶……”

    见袁易摆手,她又道:“若是四爷不嫌聒噪,妾为四爷弹唱一曲解闷可好?”

    袁易颔首允了。

    景晴便取来一面琵琶,抱入怀中,轻拨丝弦,试了试音,随即朱唇轻启,曼声低唱起来,唱的是一阕《雨霖铃》,声调婉转凄清,与窗外雨声相和,别有一番动人韵味。

    她唱得格外卖力投入,眼波流转之间,尽显妩媚与讨好之意。

    袁易静坐聆听,一曲既终,又让她再唱了一曲。

    两曲唱罢,袁易似觉尽兴,便起身欲走。

    景晴忙放下琵琶,起身相送。

    袁易忽又驻足,转身看向景晴,压低了声音道:“有句话,你且记在心里。如今我既已归宗,忝为皇子郡公,虽不敢妄自尊大,然或许……有朝一日,能寻得机缘,为你父亲从中斡旋,或可助他结束流放之苦,甚或有重返朝堂之望。”

    他略顿一顿,语气转为凝重:“自然,此事关涉国法,千难万难,我亦只能相机而行,未必一定能成。若届时力有未逮,未能如愿,你……切勿怨怪我。”

    景晴乍闻此言,真如喜从天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