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6章 骤得隆恩,金玉良言  红楼帝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76章 骤得隆恩,金玉良言 (第2/3页)

财。

    好容易苍天开眼,他于泰顺元年恩科得中进士,与屈继善名次相连,然而,两人的仕途却相差甚大。

    屈继善一中进士,便蒙圣上特简,直接授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又擢为日讲起居注官,得以时常随侍圣驾左右,真真是圣眷优渥。

    反观他房庭训,一介寒门学子,无依无靠,全凭自身苦读挣扎而出。中了进士,只能按部就班考取庶吉士,却仍需在庶常馆中学习观政三年,谓之“肄业”。三年期满,还需通过严格的“散馆考试”,优者方能“留馆”,授以编修、检讨,正式成为翰林官。

    这三年,对他这般年纪、这般家世的人而言,何其漫长煎熬?

    而如今,从天而降的隆恩,将他的忧患一扫而空!

    他可以通过御定的散馆考试提前散馆,散馆后可以一跃成为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这是多少庶吉士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清贵之职!更遑论多少翰林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入值南书房”的恩典!

    如此殊遇,叫他如何不恍如梦中,如何不喜极而泣?

    此刻,袁易微微侧首,与林如海交换了一个眼神,目光中带着清晰的赞赏之意。林如海会意,心中亦不免有几分自得,因昨日他对此事的推测,竟是分毫不差,全然应验!

    林如海随即含笑,向房庭训拱手:“房先生,可喜可贺!日后前程,真真是不可限量!”

    房庭训欠身还礼:“林先生过誉了。晚生才疏学浅,骤蒙天恩,实是惶恐。日后还望林先生不吝赐教,多多提点。”

    袁易神色忽然转为郑重,对房庭训道:“房先生,今日你蒙此殊恩,固然是大喜之事。然此恩遇既隆,又因我之故,我今日便不得不僭越。我意欲请林先生,以其多年宦海阅历及翰林前辈的身份,叮嘱你几句,望你虚怀若谷,细细听之。”

    房庭训神色一凛,肃然道:“四爷言重了。能得林先生教诲,乃是晚生求之不得的荣幸,岂敢不虚心聆训?”

    袁易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林如海:“先生,请。”

    林如海会意,清咳一声,神色转为肃穆,对房庭训恳切道:“既蒙四爷吩咐,我便僭越了。你得此隆恩,固然是自身才学堪用,然亦实赖四爷之力。故而,日后你之所行所为,不仅关乎自身前程,更与四爷之颜面休戚相关,此节,须时刻谨记于心。”

    他略顿一顿,继续道:“翰林院侍读一职,职司讲读经史,论撰文章,乃清贵之选,需沉心学问,持身以正。而入值南书房,更是非同小可,实为天子机要秘书。然则……”

    他话锋一转,语气凝重:“福兮祸之所伏。地位愈近天颜,愈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言一行,皆需慎之又慎。当差需恪守臣节,万不可因接近权力而生出骄矜之心,亦不可结党营私,泄露禁中语。当以才学尽职,以忠谨立身,方是长久之道。唯有谨饬当差、施展才具,方有根基,否则,爬得高,摔得亦重。”

    这一番话,可谓语重心长,既有提点,亦有警醒,将机遇与风险剖析得明白。

    房庭训听得动容,起身作了一揖:“林先生句句肺腑,晚生谨记在心!定当时刻反省,恪尽职守,谨言慎行,不辜负四爷之恩与林先生今日教诲之德!”

    袁易在一旁静静观察,见房庭训面对林如海这番叮嘱,并无反感抵触之色,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他心中满意,暗自点头。

    待林如海语毕,袁易神色愈发郑重,对房庭训缓声道:“房先生,我与你相处数年,于你的学问根柢、为人品性,自认还算有所了解。先生之才学,我是信得过的。然则,有一样话,我思忖再三,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先生。或许听着不甚入耳,却实是出于为你长远计的一片真心,望你莫要见怪。”

    房庭训敛容欠身,恭声道:“四爷言重了。四爷有何训示,但请直言,卑职无不恭聆谨记。”

    袁易目光湛然,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