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0章 极限在哪里(6K)  科技入侵现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70章 极限在哪里(6K) (第1/3页)

    这是2025年的最后一天,鹏城的晚高峰已经过去,大把等候着公司班车,磨磨蹭蹭磨到十一点像工蜂一样的打工人们都已经回到了住处。

    此时,林文杰的办公室灯依然亮着,他是华国鹏城某芯片设计公司主管供应链的副总裁。

    刚才的话就是从他的嘴里说出。

    而视频电话的对面,是台北新竹台积电的客户经理陈志明。

    陈志明听完之后神情有些恍惚,这样的话他过去听过非常多次,我们要去风险化,要调整订单。

    虽然话差不多,但过去和现在有很多细微上的区别。

    第一个是语言。

    过去听到这样的话,是英语、日语、韩语,甚至是闽南语,总之不可能是普通话。

    这些遍布全球,自由阵营的企业们,在白宫的指挥棒下,操着不同的语言和他说着相同的诉求,我们要调整供应链,我们要考虑去风险化,我们正在把供应链上下游的订单分散到其他国家。

    芯片的生产订单还是给台积电,但更下游的封装测试,过去是给华国的长电、晶方科技、通富微电,这些华国企业有着成本上的优势。

    但我们现在考虑到去风险化,我们要给其他国家的封装企业订单,扶持他们成长。

    至于华国大陆的客户?这些操着普通话的客户在他面前予取予求,别说去风险化,台积电给他们什么,他们就能够吞下去什么。

    但现在,脸上挂着职业化微笑的林文杰更前面一句话是:“我们下一个季度订单削减幅度为百分之四十。”

    随后而来的就是去风险化。

    谁是风险?

    台积电吗?

    华国人怎么敢?陈志明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

    台积电内部同样分成两派,本省人和外省人,前者希望能够严格遵守白宫规定,任何风险操作都不要做,来自大陆的订单,有一丁点风险我们都要拒绝。

    后者则正好相反,只要能打擦边球,我们就打,打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口号,对华国半导体产业链进行一定的扶持。

    被分配到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陈志明当然是后者,但即便是后者,也从来没有想过,华国真的能追赶上来,能打着和外国客户同样的口号,来把台积电给去风险化了。

    “文杰兄,贵司这次的订单削减幅度已经不是简单的库存调整,这是对我们长期合作关系的釜底抽薪。”陈志明提醒道。

    同时他内心隐约有些焦躁。

    因为太快了。

    快到,他甚至怀疑华国是不是已经攻克了5nm制程。

    芯片制造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有一个从测试到生产,然后再到生产工艺逐渐熟练,逐渐爬坡的过程。

    大致流程是,一开始需要做技术验证和试产,确保你的工艺可行,并且对发现的核心缺陷予以解决。

    像设备参数、化学品配比、温度控制等任何微小偏差都会导致芯片失效。

    这些都要逐一解决。

    然后是良率提升,工艺流程稳定下来,在这个环节,芯片的良品率会从5%爬坡到50%,这是阶段二。

    阶段三是产能爬坡和成本优化,到了阶段三才会开始全速生产,因为在这个时间点,你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并且已经稳定下来。

    在这个阶段,晶圆厂开始引入自动化系统来减少人为错误,并且重点转向成本控制。

    管理层会去洞察产线上的设备瓶颈。类似某个检测设备的处理速度跟不上光刻机,那么就要采购新设备或优化流程。

    阶段三的良品率会从70%爬坡到85%。

    最后到了阶段四,也就是成熟阶段,工艺已经趋于成熟,晶圆厂开始只生产不研发,技术都会投入到下一代制程去。

    陈志明也好,又或者是东亚地区其他半导体从业人士也好,大家以为华国的7nm制程晶圆厂还处于阶段二,只是能生产。

    无论是良品率和稳定性都没有办法保证。

    现在这么看来,好像事情不是这样一回事啊。

    视频对面的林文杰身体往后靠,盯着屏幕幽幽道:“不,不是釜底抽薪,是顺应潮流。

    就像台积电过去对华为断供一样,我们只是在顺应潮流。”

    陈志明听完之后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在言语之间获得更多的情报:“文杰兄,我们理解你们对供应链韧性的关注。

    但你必须承认,良率、技术生态、交付稳定性和成本,现在没有一家大陆的本土晶圆厂能与我们相提并论。

    这四成的订单转过去,你敢保证你们新一代AI芯片的良率不会暴跌吗?”

    他需要验证。

    验证自己的判断,华国的7nm晶圆厂到底有几座,以及到底是阶段二还是阶段三。

    总不可能是阶段四吧?陈志明内心有一个危险的想法。

    其实他的内心已经有了猜测,就是阶段四。

    很简单,因为在华国的半导体版图里,林文杰所在的企业规模不小、背后的资本来头很大,但不重要,对整个华国而言不重要。

    类似的公司太多了,华国在养蛊,只要有一家能跑出来就行,至于跑出来的是谁?华国不关心。

    在除华国大陆外的东亚半导体从业人士看来,华国半导体最重要的是华为、中芯国际,以及挂上林燃名头的摩尔线程。

    如果连林文杰所在公司都能分配到台积电百分之六十四十订单的产能,这意味着华国的7nm产能足够充沛。

    充沛到,大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半导体公司都能雨露均沾。

    林文杰叹了口气,语气软化了一些,带着些许对老朋友的歉意:“我当然不敢保证。

    我甚至知道,这批转过去的订单,初期会带来至少15%的良率损失,而且成本短期内不会比你们更有优势。

    但志明兄,你必须站在我的角度看问题。”

    他摊开双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