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 入乡随俗  刹那灿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入乡随俗 (第3/3页)

的效果对所有人都有着偌大的吸引力,那时的场景真是不好想象,这样一来,社会上的崇武风尚自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类以功夫持家的人极少,世间尚武之风也是少见,从这里自也可以看出,习练功夫的投入和收获并不是对等的。若要有效果,就只能是源自勤于练习了,只有下了功夫,这样才可能体味出自己从中到底得了什么。亨亚日之所以停手,却不是因为一无所获或是身体疲乏,只是感觉上和早晨相比,身体舒展和动作连贯间的感觉稍稍有差,而且又习练了多遍,已经起到了巩固、扎实的用意,一味的再猛练下去,却未见得有益,这才罢了手。洗浴过后,亨亚日捧起拳经看了起来,一直到有人敲门,却是晚餐时间才罢。

    晚餐的时候,大家吃的是饺子,至于祭灶官的仪式大概在厨房里就已经进行了的,不过杨彦之还是让人盛了一碗放在正堂之上,点了香后,拜了拜。礼毕之后,大家这才围坐在餐桌前用餐,也不知是不是有意,包着钱的元宝饺子被亨亚日吃个正着。却是他吃着吃着的时候,突然哎呀出声,众人看去时,就见他从口中吐出一个饺子到一旁的碟子里,因为已经咬破了的关系,一个金灿灿的金币正包着饺子中间。这下满桌子的人发现了这个情况,一个个面带笑意,杨彦之向他贺喜道:“恭喜啊,亚日,这就是真正的金玉其内,于你确是实至名归。”

    葛自澹也笑了,说了句:“看来运气还是不错的。”

    杨彦之吩咐一旁伺候的人把那金币先拿到一旁清洗完后,又拿了过来,要把它交给亨亚日。亨亚日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接还是不该接。在德安府却是没有这种习惯,不过,他对此倒是稍稍有所耳闻,说是北方的习惯,只未曾亲见。不想,一见之下,自己立即就成正主了。这时,葛自澹说道:“这需是好事,也是你杨伯的一番心意,你就受了吧。”

    有了先生的这一番言语,亨亚日才放下心来,不过接过之前,还是对杨彦之谢道:“长者赐,不敢辞,伯父,亚日愧受了。”

    杨彦之道:“没有的事。那是你运道好,不然屋里这么些人,怎么就偏偏让你自己吃到了?”

    如此之后,亨亚日方才将那金币接过,粗略的看过一回后,就放入自己的衣兜里了。上面的图案和文字需不是国内所有的,具体是个什么,以自己的见识显然是不得而知的。

    晚上几人出门散步的时候,见杨府门口的灯笼已经挂了起来,却未到晚时,并没有燃起,不过节日的气氛看来是已经到家了。路上,众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着,却是杨彦之开口说道:“贤弟,珠港这地方的也真是个好地方。市面上的东西应有尽有的,天南地北的各色人在这里汇集,鱼龙混杂的,秩序又很好,官家管的也不多,要真有本事,在这里尽可以大展拳脚,不来这里见识不知道,来了之后是就真是不想走。别看我在这里后来天天没什么事,但我能感觉得到这里似是有一股子生机,虽说我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原来那话,这实在是要多谢贤弟你提点了,我哪怕在这里无所事事的,也好过在内地看起来很忙的样子。”

    “杨兄不用这么客气,说实在的,我也未曾到此地来过。当初说给你,多部分是出于地域和当地的情势的角度来考虑的,心里其实也是有着忐忑的。只是相信它日后对于国内而言,会更有利的多,其它的倒是没想那么多。话说我这回来,同样也是第一趟,我比你多一点的是我曾经去过它的宗主国,对那里的情况要比你更清楚一些,其它的和你也差不多。我们在国内了解这里,只能是通过新闻纸或者是后来在余斛接触过的一些珠港人,才慢慢有所认识,你是个大忙人,只是和他们生意不多,不多关心些琐事,所以未觉。我是个闲人,有时难免会注意些你平日不大在意的东西,所以才会从侧面了解的比你多一些,而且真实的情况也只能等你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才有发言权。我这过客也是不好说的,不过你所说的生机我是有感的,这也是我早前和你说的那事相干。”

    杨彦之接口道:“这里好的很多,只也有桩不好的地方。”

    葛自澹笑着说:“可是暑日难熬?”

    杨彦之说:“呵呵,还是贤弟知我,就是这样。早先过来的时候正是暑天,那时是真不习惯,热就罢了,又潮又闷的,身上整日汗津津的不消,也没个干的时候。这一点倒不如我们内地,热则热矣,寻个避暑处倒也容易,暑气好消,不像这里,没处躲都。但是这里冬天过着确实舒服,气温刚刚好,潮闷这些也感觉不到,是个过冬的好地方。我想日后,家里老人、孩子一旦过来的话,这冬天过的容易,想必也是高兴,就是见不到雪,有点遗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