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不能怪赵老师噢  清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39章 不能怪赵老师噢 (第3/3页)

该是没发现什么就随意扔在那。

    赵安捡起来看,见里面是几本泛黄的古旧书稿,看着有些年头,但都是些兵书。

    随手翻开第一本草草看了几眼便丢在书架,又翻看其它几本也无什么,正准备丢下时忽的在这本名为《尉缭子》的兵书底页发现一行字迹。

    字写的不是太好,从墨迹来看至少有百年以上历史。

    写的是一首诗,诗云:

    “晋室倾颓事莫当,鸡声啼起铁肝肠。

    诸君漫洒新亭泪,好向中原识范阳!”

    “晋室倾颓事莫当”这句显然是指西晋皇室南渡事件;“鸡声啼起铁肝肠”当化用东晋名将祖逖心怀家国半夜听到鸡鸣便起身练剑,磨砺自己以图收复中原的故事。

    “诸君漫洒新亭泪”这句赵安没看懂,乃引“新亭对泣”典故。

    指西晋灭亡后,南渡的士大夫们经常在金陵的新亭聚会,面对故国山河相视流泪却束手无策。

    最后一句“好向中原识范阳”以赵安的历史水平肯定看懂,范阳必定是指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中兴名将李光弼。

    结合看不懂的第三句,整首诗其实就是呼吁世人与其像晋人一样哭泣,不如学习像李光弼那样的将领用武力来收复中原,拯救国家。

    整首诗下来不犯文狱的忌讳,因为没有胡啊虏的,更没有明啊清的,历朝文人述志都可以用。

    但这首诗的落款却让赵安的眼睛挪不开,因为这落款写的是:“永历元年丁亥秋,得张家玉将军遗稿于粤东,览之怆然,手录以存。施琅谨识。”

    张家玉是谁?

    南明抗清名臣,与陈邦彦、陈子壮并称“岭南三忠”,最终兵败投水自尽,以死殉国!

    其生前所作及诗稿均为大清禁书!

    一向被世人看作郑家部将的施琅怎么得到张家玉遗稿的?

    答案很简单,顺治三年施琅曾随清军统帅博洛南征,后归李成栋指挥进攻广东,在此期间扑灭了东莞、增城地区的南明抗清义师。

    其中便有张家玉部。

    当时的施琅投清当是被迫的,或者说是被裹挟投的清,毕竟当时郑军首脑郑芝龙主动降清,作为郑氏部将的施琅再是不情愿也得跟“领导”们走。

    只不过降了清当然要替清军出力,不然人家满洲怎么信你施琅,于是施琅跟着李成栋在广东到处镇压抗清义师,杀了不少人。

    可能是良心未泯,又可能是出于对张家玉的敬重,在得其遗稿后将其抄录于随身携带的兵书底页。

    不知是后来忘记,还是刻意留下,反正百年过去,这本抄有张家玉遗稿的《尉缭子》兵书就这么被历代靖海侯“稀里糊涂”继承了下来,直到被赵安搜出发现。

    事情开始有了微妙性变化。

    施琅是忠还是不忠?

    永历元年就是顺治三年,身为大清将领,你施琅咋用永历的年号?

    其子孙后人为何不将这本抄有禁诗的兵书上交朝廷?

    合上《尉缭子》后,赵安不动声色走出书房对正在搜查的侍卫明安泰道:“靖海侯府中上下人等不论男女老少皆先关押,待旨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