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赵大人的觉悟就是高! (第2/3页)
升授詹事府少詹事。
召对之时,老太爷喜道:“没想到朕八旬外再得一人!”
这个评价有三层楼那么高。
旋命阮元于南书房行走,破格提拔为正三品詹事府詹事。
詹事府自乾隆十八年便专定为翰林院迁转之资,这意味不到三十岁的阮元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也是王杰门生中最优秀之人,没有之一。
不过同恩师王杰火暴脾气不同,阮元虽年轻性格却十分稳重,也清楚看到靖海侯府一事分明就是老太爷给百官的警告,因而苦劝恩师万不可上书触怒天颜。
“我身为军机大臣,掌都察院,风闻奏事、匡正律法乃职责所在,岂能因惧祸而缄口不言?”
王杰没有听从学生劝说,不顾衙门尚未开印便写下一道奏折。
折中,状元宰相并未直接为施家喊冤,而是紧紧围绕“程序”二字,痛陈此案处置过于仓促,未经法定程序,有违祖宗成法,开了一个“以意代法”破坏律例的恶劣先例。
恳请老太爷重申法纪,今后对勋贵重臣的处理务必遵循律例章程,以彰显朝廷公正。
写的还算是委婉。
也没有指名道姓要老太爷惩处此案涉及的相关“违法”官员。
可惜奏折递入大内,老太爷既未作任何批示,也未召见王杰询问。
在府中等了数日的王杰,最终等来的是一片沉寂,以及靖海侯府十二岁以上男丁被押往法场处斩的消息,心中悲凉愤怒更甚,却无可奈何。
这些天来赵安却过的十分惬意。
虽然老太爷没有明确旨意让他具体负责副都统事务,但赵安依旧每日准时点卯,装模作样到自己的右翼副都统廨署上班。
左翼副都统实际也是空缺,因为左翼副都统福宁因福康安大军远征一事被派往甘肃任布政使负责后勤事务了。
这是老太爷晚年用人的一个特色,即上三旗的副都统都由特简亲信勋贵兼任,但往往出现“留任外地”现象,副都统于本旗的事务多由印务参领等中层官员处理。
说白了,上三旗的副都统都是兼衔,说挂职也行。
往往本人都在外地工作。
但没了“领导”的单位却照样运转。
好比赵安要是回安徽工作,但他的副都统职务又没有被拿掉,那也属于“留任外地”。
深知自己这个副都统是“临时工”的赵安,自然没兴趣真去处理那些繁琐的旗务。
每日里,不过是翻翻下面呈送来的文书,大多是关于户籍增减、粮饷核算、旗人邻里纠纷鸡毛蒜皮的小事,早已由参领、协领们处理妥当,只需他提笔批个“阅”、“准”、“如议”或盖个副都统的关防即可。
开始还新鲜,认真看了几份,后来便觉无趣,往往随手翻翻就丢在一旁,大部分时间则用来喝茶看报纸等通知。
这天正端着茶碗发呆,琢磨着是不是该去和府、福府再走动走动,忽听得外面二堂传来一阵喧哗吵闹之声,间或夹杂着呵斥与哭喊。
“怎么回事?”
赵安微微皱眉,放下茶碗。
守在门口的戈什哈连忙进来禀报:“回大人,像是印房那边抓了个冒领钱粮的骗子,正在审问呢。”
冒领钱粮?
赵安心中一动,这倒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