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封疆重臣赏朝马 (第2/3页)
老太爷点了点头方继续说道:“主子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都得用着心思,治标也得治本赵有禄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手段,奴才瞧着很是不错,既将旗务整顿落到实处,也能让下面知道主子整顿旗务的目的不是要惩办谁,而是要下面知道咱大清的根本不易,知道主子的良苦用心,真就是个会办事的。”
给出对赵安的高度评价后,和珅这才取出太平的检讨书。
检讨书这说法听的老太爷也是好奇,伸手想去拿那份检讨书,但手指抖动得厉害,试了两次都没能拿稳,遂有些懊恼放弃,让和珅读给他听。
和珅怎么读的呢,没有抑扬顿挫,没有激情高昂,而是以一种很平淡的语气读的。
“罪员太平谨跪奏为深刻悔罪事:窃奴才祖上从龙入关,本应恪守骑射本色,然近年来渐染汉俗,终日流连茶楼戏馆,竟将满洲旧制抛诸脑后。更甚者,为附庸风雅,私将祖传弓矢典当,换得汉人字画悬挂厅堂,全忘圣祖爷国语骑射之训.
奴才每每思及此,如冷水浇头。想我八旗初入关时,三万精兵可破李闯二十万大军。如今百万在京旗人,竟找不出三千善射之士。长此以往,若遇战事,岂非要重蹈前明卫所兵望风而溃之覆辙?
奴才之罪,不在懈怠旗务,而在忘本!不在贪图享乐,而在数典忘祖!奴才愿捐三年俸禄重设弓场,率旗下子弟每月操演十日。若再见有人典卖兵器、荒废骑射,定当依祖制重责八十军棍。宁可今日挨骂名,不教他日愧对列祖列宗.”
赵安给太平亲自润笔的检讨书不多不少正好八百字,为照顾老太爷的听觉和反应时间,和珅差不多用了十分钟时间才全文读完。
肉眼可见当和珅读到“三万精兵可破李闯二十万大军”时,老太爷一直半阖的眼皮竟在微微颤动。
当“百万在京旗人,竟找不出三千善射之士”这句落下,老太爷搭在锦被上的枯瘦手指亦是猛的攥紧明黄缎面。
那句“宁可今日挨骂名,不教他日愧对列祖列宗”话音尚未消散时,老太爷的胸膛明显有了起伏。
“主子,您看这太平的检讨书,如何?”
和珅当然注意到老太爷的神情波动,但还是要问一下的。
“写得好,说得透!句句都说在点儿上,说到朕的心窝子里,也戳到了咱八旗的肺管子上!”
老太爷跟找到知音似的激动,“罪在忘本,罪在数典忘祖和珅呐,这话是剜心之言,如今这帮不成器的奴才还有几个记得老祖宗是怎么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
由于过于激动,老太爷忍不住咳了起来。
“主子,”
李公公赶紧递上参茶,却被老太爷烦躁推开,缓了一会,“还有那三千两议罪银,一个佐领能主动拿出这么多银子自赎,说明什么?说明他有悔过的诚心,知道把亏空的、贪墨的给朕吐出来,比那些个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