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不争气的小崽种 (第1/3页)
大天长国的王城,是在南诏国王城的基础上,扩建出来的。
原本的南诏王城,四面城墙皆以夯土及青砖堆砌而成。
天长国主下令,将城墙全部推倒,搬运山中巨石,堆砌重建了新的城墙,以原本南诏王城的范围为内城。
又向外扩了一大圈,铺地造街,建造外城,仿造大唐长安的规制。
原本,这外城建成之后,还要从各地迁选富户,填充王城人口。
结果最近这些年,因为天长国主的皇宫御苑,不断扩建,公卿贵戚的府邸,也在扩张。
内城的百姓,倘若没有几分关系的话,根本无立足之地,都迁往外城,与外地迁来的富户们杂居。
外城各坊,反而显得拥堵起来。
最近天气温暖,又不酷热。
楚天舒坐在马上,令马蹄声声,靠近城墙的时候,就看到墙根底下,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靠坐在那里。
晒晒太阳,驱一驱病气寒意。
跟在楚天舒身边的,只有那文士和十九王子。
看守城门的人,认得十九王子,虽然见他满身脏污,但也怕是这小王子的什么新把戏,根本不敢靠近询问,触他的霉头。
外城的百姓,远远看到有高头大马靠近过来,就都已经屏息静气,躲到了墙角处。
好好一条大街,硬是让出了一条坦途,但是两侧百姓挤挤挨挨,人头攒动,面上多是畏怯之色。
三人三马,居然就这么穿过外城,畅通无阻的靠近了内城的城门。
内城城门两侧,设有登闻鼓。
登闻鼓,古已有之,原本是设在各级府衙之外,又名路鼓、鸣冤鼓。
设在王城的登闻鼓,本不该放在城门两侧。
只因当年国主一时兴起,为显开明大度,吏治清朗,因此在内城各门,都设立了登闻鼓。
以国主的实力,即使远在皇宫内院,只要有人一敲这里的登闻鼓,他也必能听清。
不过,这鼓设立了没两年,就有大臣揣摩上意,命令精锐兵丁,把这里严密把守起来。
别管是哪里来的人,心怀到底何种冤情,反正通通不许敲鼓。
楚天舒额头的天眼,睁开一条缝,无形波动扫过内城,少顷之后,才闭合天眼,瞅了瞅那两座大鼓。
“保养的还挺好。”
他抖了下手上缰绳,继续往内城而去,依然无人阻拦。
内城的街道古朴沧桑,却还是显得比外城整洁很多,在这里走的人,虽然看到有人骑马而来,倒也不像外城那么惊慌。
虽说也不是个个衣着光鲜,但在街上行走的,少说也是一身细布衣服,并无补丁。
许多家奴,极有气派,或乘小轿,或是骑马,最次的身边也跟着两个随从,走进各个酒楼食肆,订些家里夫人小姐爱吃的菜色点心。
楚天舒看着这个内城的布置,只觉得各处街道形势,仍颇为眼熟。
可惜,这些酒楼食肆,都已经非常陌生。
他沿着这条街道,向王宫看去。
宫城果然也与当年大不相同,墙高数丈,其色泛黄。
分明是精选的黄色巨石,堆砌而成,被天光一照,犹如一座金子打造的宫城。
从这条街再往前去,不过一里左右,就是这座新宫城的正门。
唏律!!
骏马低嘶一声,停驻在街边一座被查封的酒楼前。
这酒楼所在之处,正是当年文静娘子的酒楼地址。
酒楼某些地方,还能看出几分古意,但大体也翻修过,不知道如今的主人是谁,居然还被查封了。
“十九王子!”
街角处,传来柔缓却厚实的足音。
只见一个玉冠横簪,长髯锦袍的巨人,高约一丈,转过街角,迈步走来。
此人纯论身高,不如之前的两个巨人力士,气度却犹有过之。
楚天舒一眼看出他体内那股凝缩、收敛的意境。
这个人的真实身高,其实应该还超过那两个巨人力士。
只不过,他一直保持着一种类似缩骨功的状态,把自己缩的只有区区一丈高。
文士见了此人,面色一喜:“杨大将!”
此人名叫杨贞义,乃是如今国中六位大军将之首。
如果按照南诏旧制,清平官的职位,更在大军将之上。
只是现在的天长国主,很防备清平官这个职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