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血债血偿(下)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03章 血债血偿(下) (第3/3页)

  更别说,如何让日寇南下,怎么让日寇盯着狂口渡,抱有希望同时拿下封门口与狂口渡,包围税警5团。

    可如今,全部被廖肯破坏了。

    没有了狂口渡,第33师团还会不会南下?

    啪嗒!

    雨滴打在窗户上,碎成无数更小的水滴。

    而随着这滴雨落下,暴雨开始侵袭整个晋南。

    守在蟒河河谷与日寇激战的刘茂恩手持机枪疯狂扫射,打得冲上来的小鬼子只能在河谷的碎石上不断爬行前进。

    “给老子狠狠地打,哈哈哈哈!”

    张世惠就在刘茂恩身边,两人几乎疯了一般,将日寇死死压制在河滩之上。

    呃——!

    忽然,张世惠感觉肋下一凉,随后一股身体便感觉到一股暖流从肋部向下蔓延。

    “糟糕,中弹了!”

    没有感觉到疼痛,说明身体的反应机制已经奏效。

    下一瞬

    剧烈的灼热感和疼痛袭来,张世惠咬牙伸手一摸。

    嘶——!

    还好,只是擦伤,他咬牙继续起身射击。

    但日寇的炮火袭击来得很快,在掷弹筒与九二式步兵炮不断轰击下,防线瞬间岌岌可危。

    突然,暴雨来袭!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断了双方的节奏,雨幕下,视线可及范围不过十几米,哪怕用望远镜也看不清前路。

    掷弹筒与步兵炮停止了咆哮,他们也怕误伤友军。

    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大。

    张世惠一边感受着肋下的疼痛,一边感觉有些不妙,他抓过一名运送弹药的士兵:“去,去河边看看水位!”

    不多时,士兵急匆匆跑回来:“水位上涨得厉害,已经没过了一半的河滩。”

    张世惠喘着粗气,拍了拍刘茂恩的手臂:“司令,要向山坡转移,雨太大了,我担心.”

    “小心!手榴弹!”

    顿时,惊呼声四起,小鬼子趁着雨幕已经摸到了近处,刺刀的寒芒近在咫尺。

    刘茂恩洒然一笑:“等我回来再说。”

    他接过警卫手中上好刺刀的步枪:“兄弟们,跟老子上!”

    张世惠不断喘着粗气,肋下的伤口已经浸湿了上半身,此刻的他脸色苍白,亲卫还想帮他包扎却被他拦住:“我我去带司令回来,你们死活都要带着司令走。”

    阻击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便要带司令离开。

    他看了眼被雨幕遮挡的大好河山,翻身就冲了出去:

    “司令勇武,参谋亦不差!!”

    张世惠,44岁,第14集团军少将参谋长。

    万金声,51岁,第15军少将附员。

    ——

    狂口渡西北14公里处

    廖肯率部一路追击第41师团残部,只剩下三个步兵大队与辅助兵种的第41师团只是一次夜袭就被击溃。

    若不是近3000伤兵已经送走,此次夜袭怕是效果会更好。

    跟着廖肯夜袭的裴昌会更是惊掉了下巴,什么时候税警总团一个团能摁着对方乙种师团打了?

    2000余人的部队分作5队袭击,只是一次突击,第41师团就开始全面溃败。

    留下大量武器弹药与补给,只顾着上车逃跑。

    清水规矩这才认清现实,他们这乙种师团,伤亡超过50%便已经是极限了,可不是徐州会战那般,剩余数百人还能保持突击战斗姿态。

    4000余人的队伍一路溃退,直奔邵源而去。

    筱冢义男得知消息震怒不已,下令第33师团加速南下,夺取封门口镇,准备与助手邵源的第9旅团夹击这支北上的支那部队。

    但对于廖肯而言,此刻也是懵逼的。

    追击途中总部的电报已经送达,语气之严厉,仿佛下一秒就要将他撤职一般。

    “怎么办?”朱凯仁有些不知所措。

    廖肯看着电报内容,一咬牙:“给总部发报,我部将攻占邵源,吸引第33师团来攻,借此切断第33师团北上路线,彻底将敌歼灭在王屋山上,血债血偿!”

    电报内容很快送到济源,戴安澜指着电报破口大骂:“反了他廖肯,不听军令,擅自做主,仗着整编团的战力强悍击溃一个联队有什么了不起?”

    “撤职,必须撤了他的职!!”

    看着愤怒的戴安澜,沈复兴反而冷静下来,他看向老王:“双方伤亡比例如何?”

    老王一愣,拿过战报计算了一下:“防守战优势很大,预估打出了至少1比5的交换,实际情况有待核实”

    沈复兴点了点头:“海鸥,你说,我们是不是低估了整编团的战力?”

    闻言,戴安澜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好半晌,他不情愿地点头:“也许是吧?”

    沈复兴强撑着起身来到地图前:“那就让廖肯放手一搏吧,他的压力是大了些,可要是成了,战果更大血债,需要血偿嘛!”

    此刻,沈复兴心里在盘算,一口气吃掉小鬼子一个师团,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