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回:宫廷新主立,政策大调整 四 (第2/3页)
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柷在紫宸殿召开朝会,专门讨论丝绸产业相关事宜。殿内气氛热烈,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李柷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爱卿,丝绸产业乃我大唐经济之命脉,外交之重器。如今朕欲大力扶持,然旧有的政策弊端重重,阻碍颇多。今日朝会,便是要与诸位爱卿一同探讨,如何革除旧弊,振兴丝绸产业。”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钱穆之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旧制之中,贸易限制一项,对丝绸产业发展影响极大。我大唐丝绸品质上乘,本应畅销海外,然旧规却对丝绸出口数量、交易对象等多有限制,致使诸多商机白白流失。” 他微微皱眉,脸上满是忧虑之色,回想起之前与丝绸商人们交谈时,他们对贸易限制的抱怨和无奈,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李柷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钱穆之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就拿与大食国的贸易来说,大食国对我大唐丝绸极为喜爱,需求甚巨。但按照旧制,每年出口至大食国的丝绸数量不得超过五千匹。这使得许多大食国的商人求购无门,而我大唐的丝绸商人们也失去了大量的利润。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我大唐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也会阻碍丝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他的声音洪亮,话语中充满了对现状的担忧和对改革的迫切期望。
这时,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员从队列中走出,此人乃是礼部侍郎郑文渊。他恭敬地向李柷行了一礼,说道:“陛下,除了贸易限制,税收过重也是一大问题。如今,丝绸商人不仅要缴纳高额的商税,在丝绸运输过程中,还需向各地关卡缴纳名目繁多的过路费。这使得丝绸的成本大幅增加,商人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许多小商人不堪重负,纷纷退出市场,这对丝绸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郑文渊的脸上带着几分无奈,他深知税收问题已经成为了丝绸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若不加以解决,将会给整个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李柷听后,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轻轻敲打着龙案,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二位爱卿所言极是。贸易限制和税收过重,确实是旧制的两大弊端。若不加以改革,丝绸产业难以振兴,我大唐的经济和外交也将受到影响。”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仿佛已经下定了改革的决心。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宰相杨涉开口了:“陛下,改革丝绸政策,势在必行。但此事关乎国计民生,牵扯众多利益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