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这一日很重要 (第2/3页)
“九江郡?”汤嘉思考片刻,轻嘶一声,道:“自九江往西南,便接近豫章,若往东南,则临丹阳……距此两处铜矿丰沛之地均不过数百里!”
汤嘉不知全貌,但凭借这两则消息,已足够他猜测着道:“那赤阳妖道早年远行,莫非就是去找寻、且果真寻着了那救命的金苔仙草?”
此问已是事实,因此刘岐未答,而是忽然问:“若长史是他,会如何找寻此药?”
汤嘉:“既是救命的药,自是越快越好,入山找寻,刻不容缓!”
刘岐:“可此药难寻,当年他身边仅有一徒,矿山又非寻常人能够擅入——”
汤嘉回过神,略作思索:“那便谎借风水之说,取信矿主,借此寻药?”
话答罢,汤嘉惊觉自己日渐陌生,这原非他的君子作风……
“长史所言此法可用,但不长久。”刘岐语气逐渐笃定:“他入京多年,此药却从未断绝,势必有人一直在替他搜罗这铜矿仙草……”
能做到这件事的,或是铜矿之主,也或许是凌驾于矿主之上的人,与赤阳形成了长期稳固的往来关系。
若是后者,按说最该是夷明公主,但仔细算一算,当年的炼清观不过刚建成,彼时夷明公主尚不可能累积出这样的势力……
不是公主,那势必便有第三人的存在。
若果真有这第三人,夷明公主死得这样干脆果决,便像是一种掩盖。
胡生是棋子,他仅看得到上方的主人是公主,却不知公主亦有可能是他人棋子。
棋子之上仍是棋子,夷明公主待皇帝的恨意并非作假,她赴死固然是为最后的体面,同时却也可能是为了截断这一切痕迹,以保全她上面的第三人……
刘岐脑中快速分析,看着眼前尺牍与消息信件。
指向明确的痕迹皆被截断,眼下的新进展,无论是铜矿仙草还是赤阳踪迹,皆是姜君此前拼力洞察之下的零散线索……正因零散,更可见她不愿放过任何可能的用心程度。
那他也不能放过这些零散线索下产生的缭乱猜测,否则便辜负了她从不停歇的努力。
九江郡,铜矿……
刘岐脑海中闪过各郡国的位置。
片刻,他不知有了怎样猜测,倏忽起身,让身侧亲卫备车入宫。
才刚回来,不及歇上片刻,怎么就要出门,还要进宫?汤嘉下意识劝说:“殿下,赤阳罪行已定,其身后牵扯,固要彻查,却不急于这一日啊!”
“不,长史,这一日很重要。”刘岐已经从案后行出,只留下一句不清不楚的话。
刘岐抵达宫门前,正逢太子承率领百官出宫的浩大仪仗。
旱雩祭祀的举行地点在专为祈雨而建的灵星台,皇帝近日龙体抱恙,令太子率领百官主持这场大祭。
大祭在晚间,一切事宜均已准备妥当,大巫神也已携巫者自神祠动身,与押送妖道的绣衣卫队伍一路游行,在百姓的围观下,出城往灵星山去。
刘岐避让至一侧,让那长长的祭祀队伍先行。
“刘岐?他又来做什么?”未央宫中,听到六皇子入宫的消息,刚服过药的皇帝皱起眉。
却听此子入宫不是来面圣,而是往太医署去了,禀话的内侍道:“六殿下说要去见一见那个叫雀儿的。”
皇帝对这个随处可见的名字没有很清晰的印象,内侍及时道:“在那妖道的暗室中,试药幸存的童女,因妖道之案尚未了结,她便一直在太医署中医治着……六殿下说,想再来问一问,兴许这孩子身上还有其它线索。”
皇帝不置可否,只道:“朕让他回府养伤,他倒好,一字未听,一刻不停,东窜西跳。”
郭食随同太子承出宫祭祀,此刻跪侍在旁的是一名年轻寺人,他轻声道:“六殿下这也是为了替陛下分忧,这样尽心尽力,实在难得啊……”
皇帝转头看向这内侍,他若没记错的话,此人却是郭食的义子。
察觉皇帝视线,这内侍垂着头,依旧保持着恭谨含笑之态。
皇帝收回目光,靠在凭几内,闭上眼养神,却不禁想,从南山遇刺,查明赤阳的勾当,再到查到炼清观种种……这一路来,功劳最大的除了太祝,便是这个小子了。
更有治灾时的表现,五月五宫宴射杀刺客时的做派……
一切种种在脑海中闪过,换来皇帝一声极轻的、不明的叹息。
刘岐已至太医署,见到了雀儿,却依旧是昏迷不醒的雀儿。
在太医署这二十多日,雀儿起先不时便陷入假死状态,无法进行任何讯问,几次临近鬼门关,都是被蛛女强行拉回,只为完成花狸的嘱托。
直到数日前,雀儿的情况才趋于稳定,不再陷入长时间的假死状态中,贺平春也特意再来问过她的供词,她只是平静地重复叙述自己的经历,贺平春无所得,也知再问不出更多了。
虽不再假死,但雀儿虚弱,大多时候依旧昏迷。
“能否将她唤醒?”刘岐此刻问。
蛛女应下,替雀儿施针。
施针过程中,刘岐留意到雀儿眼睫微颤,却依旧未睁眼。
蛛女只在心中叹气,这个孩子已知自己时日不多,似乎并不愿意再多看这世间,近日的昏迷多数是她自己不肯醒来。
“雀儿,是我,我们见过。”刘岐试着开口,但榻上盖被躺着的孩子并无反应。
片刻,刘岐又道:“待此事了结,我带你出宫,去见大巫神。”
雀儿慢慢张开眼睛,她瞳仁漆黑,自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