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敬她,不疑她 (第2/3页)
,没有自己的审美,便酷爱追逐上层风尚,前些年先是学陛下吃丹药,近年又不知听信了哪个野心勃勃过于敦促主公上进的门客谗言,又学人家往京城安插运作细作……偏偏不知哪里出了差错,那诡异可怕细作反将阿父连根拔起!
这原是足以除国的大罪。
阿父出兵伐梁,他配合六皇子与巫神做局诸王侯,乃是事发之后的补救折罪……未被逼到狗急跳墙的阿父已连夜下榻点兵伐梁,而他也似一尾真正的狗被困在长安这堵高墙内,摇尾乞怜,做温驯家犬,一两载内休想离开。
而听罢刘岐一句【兄长好好养伤】,他心神骤松,不禁泪如雨下。
面对这位六皇子堂弟,他是既怕又感激,感激的缘故在于若非对方想出给诸王侯做局的绝世损招,他只怕根本没有活命机会——倘若朝廷下旨除国,父王远在六安,还能进行狗急跳墙的反抗,而他人在长安却只有血溅他乡的下场。
人在脆弱不安之下,总想下意识地抱住点什么,用以安神固身,既要长期做狗,选对主人很重要。
或是当日在大祭上流血流泪,脑子里的水就此控干,六安国世子刘越看着眼前的堂弟,忽然想,阿父犯下如此大错,就算平定梁国之乱,但皇帝这份疑心已经埋下,他务必要为自己选一条长远的路……
不同于阿父的跟风,他很具有自我审美,经此一事,此刻在他看来,这位同时具有三姓强悍血脉的堂弟真乃龙章凤姿,神智天授。
更重要的是……
六安国世子眼前闪过当日大祭之上,堂弟身后站着的玄朱身影,少女大巫,天机灵枢,宛若天成。
【岐弟,往后诸事,凡有驱使,为兄定当遵从……】刘越做下允诺,表达忠心。
他原也该去往神祠,向那位巫神一并表达效忠之意,可惜巫神要闭关十日,只好将此事延后。
“算一算,太祝闭关已是第九日了吧……”
此时此刻,建章宫中,皇帝见着了刘岐,随口说起此事。
刘岐答了声“正是”。
皇帝靠在凭几内,笑道:“她这是替朕受过……认为假借神鬼之名行事,乃敬神之心不诚的表现。”
当晚提出此策,他的灵枢侯本不肯答应,是他这个做皇帝的反将她说服。
“朕都告诉她了,是朕让她这么做的,自有朕来向太祖请罪。”皇帝:“她却还要闭关自省。”
刘岐脑海里闪过少微决定闭关的说辞——若她这样轻易就答应配合行骗,皇帝必然要一桩桩疑心她先前以及日后的全部举动,她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皇帝多想。
为了安抚皇帝而骗上加骗,姜负也盛赞徒弟此举实在体贴富有人性,另又感慨:倘若借神鬼事行骗便要闭关反省,这一关她徒儿只怕要从盘古开天之际开闭。
刘岐此刻则道:“此计是儿臣所献,与父皇无关,最该去太祖面前请罪的是儿臣。”
皇帝笑一声,看着眼前这个真真正正敢承国之不祥的儿子。
“此事做得很漂亮,你应对得当,进退得宜,一步未差……”皇帝道:“你与太祝都立下大功,只是明面上不能封赏,但朕心里有数……朕这里既还欠下你一份光明正大的赏赐,你有要求可以借此一起提,且提个大的,朕都能满足你。”
刘岐笑着道:“那儿臣当真要好好想一想了。”
皇帝不知想到什么,闭眼养着神,声音有些游散:“朕记着,你自幼便想做个将军,领兵打仗,平乱开疆。你的兵法学得比旁的学问都好,又一直跟随凌家军历练见识……”
竟提到了幼时,竟提到了凌家军三字。
这样如常的语气,恰似父子闲谈:“思退,你如今还想不想做将军了?”
刘岐:“儿臣此志未改。”
“世间事人算不如天算……”皇帝意味不明地喃喃:“朕亦不知还有多少寿命,很多事都有些记不清了……”
说到这,皇帝闭着眼,带些玩笑道:“你若有所求,不要让朕等太久……朕最多等你秋狩后,再晚些,朕可就不能保证还记得此事咯。”
刘岐嘴角笑着,垂下眼睫。
提及赏赐,提及旧事,流露出一丝似有若无的温情与人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