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1章 恭王府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281章 恭王府 (第3/3页)

    寒喧了两句,四个人上了台阶。

    朱门大敞,青石板路笔直往里,两侧亭台楼阁,画栋雕梁。

    走过锡晋斋,林思成驻足,看了看正堂内的那四根大柱。

    这是金丝楠木,直径一米零六,高六米二,通体笔直,无结无瘤。

    如果非要估个价的话:每根至少二十亿。而这样的金丝楠木大柱,恭王府有六十八根,可见建成之初有多奢华?

    可惜,历经劫难,原有文物已没剩几件,除非像柱子这种实在搬不动,又没办法拆的。

    边往里走,张近东边介绍: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赐婚和孝公主(十公主)下嫁和绅之子丰绅殷德,和绅在此建宅,史称十公主府。

    大到礼殿,小到陈设,上到房顶上的一块瓦,下到地上的一块砖,哪个最好,哪个最贵用哪个。据考证,从前到后和绅花了一千多万两白银,放在现在,差不多就是两百亿,京城第一豪宅名符其实。”

    “后嘉庆继位,和绅赐死抄家,宅邸赐予庆王永璘,十公主府改成了庆王府。之后传了四代六位主人,于咸丰二年赐于奕訢,史称恭王府。

    一直传到第三代恭亲王溥伟手中,为了帮助溥仪复僻,他先卖文物再卖田产,把能卖的全卖光后,又以八万银元的价格把府邸的三分之一当给法国教士。结果利滚利,几年就滚到了五十万。到三八年的时候打官司,法国教士给法院送礼,整座宅子都被判给了洋人。”

    “建国后收了回来,之后被当作各单位的办公地点和宿舍。直到六二年,总理批示,重修恭王府,并对老百姓开放。”

    后面的,张近东再没往下说,但林思成和叶安宁都知道:

    从五零年到六二年,恭王府被八家单位分割,住户有三百多家。从六二年开始到2006年,最后一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搬走,足足清退了四十多年。

    这么多单位和住户,这四十年间,对原生建筑的破坏可想而知。想尽可能的原貌复原,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再难也得修,从八七年文化部恭王府修复管理委员会成立,边清退边修复,直到今年六月份才基本完工。等于从前到后,整整修了二十一年。

    可见费了多少心血,花了多少代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