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6章 一座一座的探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16章 一座一座的探 (第2/3页)

    再看副局长的表情,惊讶中带着狐疑,不安中带着试探……和之前的自己有什么区别?

    摆明是到了地头,他们才知道这位吴司长是来干吗的。

    李志杰越想越不对:违规占用陵园土地,用的着惊动部委?

    这位吴司长,以及他身后的七八位,摆明是来给京城的同行打掩护的。

    两部委合作,联合办案……雍正的墓被盗了?

    既便是皇陵被盗了,不至于偷偷摸摸,跟做贼一样吧?

    暗忖间,一行人进了办公室,就坐了十来分钟,喝了一杯茶。

    然后,一群人乌乌央央的出来,直奔陵区最西边的慕陵。

    到了地头,架基站的架基站,连卫星的连卫星,装无人机的装无人机,组装雷达的组装雷达。

    目的这么明确,还这么急,别说李志杰发现不对,陪同的省文物局副局长、市局局长、陵区负责人全发现了不对。

    再看这一水儿的高抖技:如果只是违规占用保护区土地,哪里需要这么大阵仗?

    想了想,副局长把市、县、镇、陵区的负责人全召集到一块。

    开门见山,直言不违,甚至没避吴晖和孙嘉木:“慕陵被盗了?”

    一群人齐唰唰的摇头:开什么玩笑?

    西陵四座皇陵:雍正、嘉庆、道光、光绪,除了光绪墓在民国时被军阀用炸药炸开,掘了个干净,剩下的三座基本完好。

    其中泰陵(雍正)的盗洞打到了金刚墙(地宫外防护墙),昌陵(嘉庆)打到了断龙石(主墓室)外,差一点儿就被盗。

    唯有道光的慕陵,别说盗洞了,连个坑都没被挖过。如果排个顺序:清代十二座帝陵,慕陵是保存的最完好的一座,没有之一。

    代表性这么高,保护力度不是一般的大。园区内二十四小时值守,全天候不定时巡逻。

    别说打洞,挖两锹土他们都能发现。

    孙嘉木就在旁边,笑着解释了一下:“何局长,只是接到举报,例行检查。”

    何副局长面无表情:呵呵!

    连卫星都用上了,你猜我信不信?

    不行,得想办法问一下。万一真是皇陵被掘了,省、市两级还被蒙在鼓里,却被国家文物局先一步发现,这事就大发了。

    转着念头,他看了看宝城(墓丘)前的吴晖,想着要不要套问一下。

    但人太多,围着好大一群,看着几个小伙子摆弄着几台成像仪。

    何副局远远的瞅了瞅:屏幕里一直在动,应该是天上的无人机实时拍摄,但图像很清晰。

    他倒是听过,知道这是最新的空间遥感技术,但没见过,更没用过。

    别说,好奇的不止他一个,包括吴晖、孙嘉木。

    像那个“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还好,引进快两年,虽然不会操作,但考古司的人大致知道原理。

    但像“高光谱遥感”和“雷达遥感”,年初文物局才引进。一直在学习培训,用于实地勘测这还是第一次。

    一群人很是新奇,更新奇的是,林思成好像挺懂,不停的指挥两个技工:参数怎么调,基站信号怎么对接,干涉测量如何计算,突变指数如何观察。

    甚至比两个局里派出去,专门培训过的技工还要熟练?

    看了一阵,有人没忍住:“林老师,陕西应该还没这东西吧,你怎么这么懂?”

    “陕西是没有!”林思成抬起头笑了笑,“但有说明书!”

    问题的那位被噎了一下:他只是随口一问,这位怎么还带呛人的?

    想了一下,他刚要说什么,吴晖和孙嘉木抬起头,齐齐的瞪了一眼。

    正在节骨眼上,该忙的都忙不完,哪有空给你解释?

    也别说普通的考古队员,上次在运城,林思成用RTK系统找瓷窑遗址,吴晖和孙嘉木惊为天人,林思成也是这么回答的:

    吴司长,孙处长,其实这东西并不难。有配套的说明书,看一看就能学会。

    之后,孙嘉木搬着说明书看了两个月,别说操作,他连原理都没搞懂。

    所以不用怀疑,林思成只要说看一看、琢磨琢磨就能学会的东西,对普通人而言,绝对是千难万难。

    吴晖环视一圈,意思是都闭嘴,一群人噤若寒蝉。

    感觉有些怪,何局长下意的打量了几眼。

    小伙子很年轻,二十出头,眉清目秀。

    之前没介绍,何局长只是无意间发现,这小伙身上的药味极重,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好像刚受过伤。

    因为很年轻,他之前只以为林思成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何局长就没在意。

    但这会在看:这小伙身边围了一堆。包括吴晖,包括之前介绍的两个处的处长,考古院的副院长、主任、所长、队长,以及几位之前没介绍,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全围在那一块。

    神情专注,好奇中带着几分探究,但没人说话,安安静静。

    看着林思成指挥,以及与两个技工的对话,一群人算是搞明白了,这几台机器的原理:

    观察地表,说直白点:如果有盗洞,如果被回填,初期土壤松散,必然会造成局部隆起。

    之后经过雨水浸泡、自然回落等,盗洞必然有沉降。看陵区内哪个地方明显高的不合理,或有明显的坑状,十有八九就是回填过的盗洞。

    其次,观察探铲孔:想盗墓,先探土。盗洞可能回填,但没那个盗墓贼细心到连直径不超过十公分的探孔也填回去。

    而遥感成像能精确到厘米级,直径超过五公分,深度超过二十公分的点状凹陷,全部标注的清清楚楚。

    最后,观察地表植被反射率异常:想盗墓,是不是得往里运工具?盗完好,是不是得往外运文物?

    别说车压,只要是人踩过,植被高程降超过一公分,就能被遥感系统观测到。

    在2008年,这几台仪器算是真正的高科技。

    但怪的是,好像并没有什么异常。

    没有盗洞,没有探孔,更没有人走车轧的运输通道。

    机器没调对?

    刚转了个念头,林思成断然摇头:上辈子,这几台机器他闭着眼睛都能操作。既便调错,也不可能是三台全调错。

    不是从这儿挖的?

    更不可能。

    铜钱骗不了人,可以这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