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露头了 (第3/3页)
有信息支撑,就凭一条薄弱的社会关系打问到了一点凌乱的信息,就构建这么复杂的关系图,着实有些儿戏。
仅凭几件年代相近的文物,把两伙毫无联的人物强行联系在一起,这已然不是牵强,而是滑稽。
现在呢?
他看了好久,猛的回过头,盯着林思成。
下意识的,脑海中浮现出刚才的画面,耳中回荡起孙副总队的声音:在西京时,小林与警方多次合作,侦破过好几桩大案要案,西京部门很重视……
何止是重视?
十有八九,铀瓷案、张安世盗墓案都是这样侦破的。不然西京不会这么配合,这么积极。
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西京的公安领导,能把他当爷爷供起来……
正惊疑间,孙副总队点了点桌子:“小林,还有没有!”
“有!”林思成点头,“还有一只怀表……金质外壳,十二层珐琅,十二色,标准的帝后级别。根据材料推测,应该生产于康熙中期,上面有太常寺卿,通奉大夫南怀仁的英文铭名。不出意外,这块怀表就是他手工打造的……”
“其次,根据氧化程度,推测埋葬时间为嘉庆、道光年间。但根据腐蚀机理、锈质成分,埋葬土壤为弱酸环境,而慕陵却是弱碱性环境。所以我怀疑,很可能出土于嘉庆的昌陵,出土时间不超过两年……”
林思成平铺直叙,领导们先是一愣,然后脸色一点一点的僵了下来。
嘉庆,道光?
乍一听,父子俩,但要搞清楚:道光的慕陵在西陵,嘉庆的昌陵却在东陵,两个人的墓隔了几百公里。
关键的是,纯金表,十二层珐琅十二色?
一点儿都不用怀疑:不是皇帝就是皇后,更或是太后。
一个慕陵皇妃盗掘案、杀人案还没捋清楚,这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很有可能,昌陵也被盗了?
天塌了好不好……
要说林思成看错了?
一想到那枚铜钱、牛圈底下的那座妃墓,以及五具尸骨,几位领导就想摇头。
错的概率不是没有,但绝对比对的概率小很多。
这可不是妃墓,而是真正的帝陵……
正惊疑间,于支队突然发现不对:“等等……林老师,你刚刚说,那只金表产于康熙中期,上面有南怀仁的名字?”
“是的,于支队!”
于支队的脸已经不是僵,而是像锅底一样黑:康熙是什么时候?
距今三百多年。
哪怕这块表和南怀仁没关系,这也是一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只怀表。既便是进口的,也是第一只进口表。
更有可能,是第一只国产表。
他硬生生的扭过头:“言文镜,你给我查一下,康熙哪年登基,南怀仁哪一年来的中国?”
压根不用查,刘开春就是文科生,脱口而出:“我记得,康熙登基是一六六几年,而南怀仁到中国时,顺治还在位……”
于支队咬着牙,心里残存着最后一丝希望:“林老师,会不会是南怀仁从欧洲带过来的?”
“有可能!”林思成顿了顿,“但只限于机芯。表壳、表链,都是国产的……”
于支队咬住了牙:还国外个屁?
十二层珐琅十二色,当时的欧洲哪有这个技术?
好了,不用怀疑:第一只机械式的国产怀表。
用老京城人的话说:不论是代表性、历史价值,都他娘的盖了帽了。先不说是不是从昌陵盗的,哪怕头钻地,也得先把这块表找回来。
“这个应该不难,最多不超过这个星期,那位任总就会露面,同时把这块表送过来……”
稍一顿,林思成想了一下,“算算时间,他们肯定已经调查过我的信息,如果西京那边没有纰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任丹华的上一级可能会露头……”
几位领导齐齐点头:露,使劲露。露的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
于支队猛的呼了一口气:“林老师,这只表,你多久能修好?”
“快的话,三到五天,拖的话,半个月到二十天!”
“拖,尽量拖!”
孙副总队截钉截铁,一指言文镜,“言文镜,别说没给你机会:你把林老师给我保护好了。等这个案办完了,老子亲自去找局长求情,磕头都行。办不好,趁早给老子滚去一监看犯人……”
“老于,你盯着点,这个蠢货有时候脑子不灵光!”
何止是有时候?他就没灵光过……
于支队暗暗叹气,点了点头。
“老于,你现在就安排人,查……查这个任丹华、于季川、于季瑶。但要注意,动作轻点,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于支队胸板一挺:“是!”
“还有,继续审马山……直接告诉他:任丹华已经落网,他要再不交待,就没机会交待了……不交待也没关系,请专家们盯着,问他们是不是一伙的,一诈就知道……”
几个支队长和副支队长齐齐点头。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林思成帮他们趟开了路,照着抄就行。
案子这么大,性质这么严重,已顾不上什么合规不合规。就算违规,也要把案子破了再说。
孙副总队点着太阳穴,估计是还想交待什么。正发散思维,林思成的手机“嗡嗡”的一震。
他拿出来一看:于季瑶?
不是电话,是一条短信。说是请他喝茶,顺便介绍一位老朋友。
他和于季瑶才第一次认识,哪来的老朋友?
除非,那位任总。
林思成心念一转:“露头了!”
于支队长精神一振:“谁,任丹华?”
“估计不止!要是任丹华,她直接就来店里了,没必要另外约地方!”
林思成想了想,“应该是任丹华的老板……”
几位领导齐齐的回过头,盯着白板。
与马山并列,任丹华上面那一格,好大的一个问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