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有此十胜十败,将军不投淮南,更待何时? (第1/3页)
“吾儿龙公,既见为父,为何不拜?”
“常山赵子龙在此,汝是何人,安敢辱我?”
云大怒!
遂挺抢来战甘宁,甘宁亦拔刀来挡,二人斗做一团。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才一交手,甘宁情知自己托大了。
他原先只当这赵云不过早投汉王一步,凭什么义子排位在自己之上?
更听说其曾闯出过一人一骑,七进七出,杀破敌军万人的战绩,从而名震天下。
这在甘宁听来,那不扯吗?
自己百骑破敌营,功震天下英,已经是世间少有的辉煌战绩了。
怎么?
你赵子龙一个人,难道还能比我百骑还强?
他甘兴霸还真就不信这个邪,故以言语激将,欲试云之深浅。
可他哪里想到,这不打不知道,越打越心惊。
才十几合,他就感觉自己力有未逮,眼前赵云之枪花,如百鸟朝凤般绚丽繁复,又虚实难辨。
自己苦练一生,引以为傲的刀法,在他面前竟有不敌之势。
左支右绌,勉强支撑了三十来合,眼看再斗下去,倘若真败下阵来,徒惹人笑。
甘宁遂趁着胜负未分之际,忙抽身而退,口中高呼:
“义兄留手,小弟适才相戏耳!”
赵云:“.”
见他是蒋钦要引荐给自己之人,赵云本就没下重手,只想给个教训罢了。
因而见甘宁抽身而退,也未追击,闻他出言讨饶,遂也罢手。
“汝究竟何人,还不速速报上名来?
再胡乱攀扯,云某这枪下可斩得不少无名之鬼。”
甘宁长松一口气,忙收刀作揖,执弟礼见之。
“义兄在上,小弟甘宁字兴霸,乃汉王坐下第七义子。
久闻义兄匹马单枪,七进七出之大名,宁未敢深信,自恃勇力以试之。
今见义兄,始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方信世间果有赵子龙!”
一旁蒋钦也忙打圆场,将甘宁之身份与鬼公将军、龙公将军之戏言缘故一一道来。
赵云听罢,方明此间原委,他亦非狭隘之人,既然戏言皆已说开,甘宁也已服软,遂执甘宁手,笑谓之曰:
“此等戏言,七弟下次还是莫要再提,否则这枪下无情,误伤了兄弟,让义父知晓,岂非觉得你我手足相残?”
说着他像是想起什么,有些欲言又止的开口相询。
“七弟方才称义父为汉王,莫非”
甘宁笑答之曰:
“我出淮南之时,义父仍是袁公,但我今至幽州,想来义父已称王多时矣。”
赵云:“.”
不是,我这就成汉王义子了?
我.我老赵家出龙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
一路上跟甘宁、蒋钦等人装卸物资,往易京援助公孙瓒,赵云浑浑噩噩,没缓过来。
这也太突然了!
一点准备都没有。
在不久之前,他还是公孙将军帐下,一名可有可无的小将。
只因擒了郭嘉,遂与袁公结缘。
那年梁国初见,为报知遇之恩,挺抢冲阵,杀万军为之胆寒。
后来北归幽州,虽名为父子,却相隔万里。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当再次听闻音讯,那位待自己深情厚意的义父,竟已然称王。
自己就这么成了汉王义子。
云上无尺寸之功,下无孝悌之义。
情何以堪?
适逢甘宁拍马而来,爽朗而笑。
“义兄还在纠结汉王之事?
此义父自有考量,我们做义子的何需想那许多?”
他说着自怀中取出一个包裹,递给赵云。
“此义父所赠新衣,以贺新年,义母之手缝也。
因你远隔幽州,不能在寿春过年,遂托我带来。”
“昔年一面才见,短短一月之缘,远隔千里之遥,义父、义母竟还挂念着云。”
赵云手捧此衣,泪不能止。
“知遇之恩,父子之情,义父待云情深而义重,却教我何以为报?”
二人说话间,已近公孙瓒的易京大营,只见易水之滨,一座坚垒起于平地。
其外绕十重深堑,堑间筑千余京堡,高五六丈,相衔如鱼鳞。
中筑高楼,高十丈,铁为门,号“中京”。
堡内积粟屯兵,足支久守,可谓固若金汤。
见此地壁垒森严,重重警戒,甘宁讶异之。
赵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