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乱个彻底 (第3/3页)
沈戎的思路。
杜煜训斥道:“笨啊,这是在骗黄家押注啊。只要黄家给了,不管给多少,那都是咱们的。”
“噢。”刘余安恍然大悟,连忙点头。
“要是有人想来摘你的果子,那就让他抓紧时间来。”
沈戎冷冷一笑:“来一个,我宰一个!”
刘余安神情振奋:“我懂了!”
“杜掌柜,你找罗三途,把跟九鲤派有关的花红全部接下来。”
沈戎目光看向杜煜,从【墨玉扳指】中拿出一部电话机扔给对方。
“然后联系王松,把王兴祠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他,试试看他是什么反应。如果他没问题,就告诉他我们准备继续对登神纲下手。”
“明白。”杜煜点头。
“在九鲤教区内还有一伙人,说不定也能给咱们搭把手。”
“谁?”
杜煜和刘余安异口同声问道。
沈戎淡淡道:“唐僧。”
杜煜愕然:“一个和尚?”
刘余安问道:“吃肉的,还是念经的?”
“不知道。”
沈戎手中攥着另一部电话机:“见过以后自然有分晓。”
腊月二十六的晨雾未散,九鲤县的十字街中已经浮起了腻人的甜香。
贩卖彩鳞糕的摊主掀开蒸笼,糯米粉捏的赤鲤在腾起白雾中显露真身,鱼眼嵌的红豆在热气里活泛起来,引得穿红袄子的小崽子踮脚张望,不住的咂着嘴。
“别着急,人人都有。”
往日要卖一角黎票的糕点,现在一句只需要‘九鲤吉祥’就能免费吃进嘴里。
如今九鲤县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筹神的方式,免费赠送各种吃食便是这些小摊贩为这场庆典献出的心意。
不过他们也不会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县庙方面早有告示说明,庆典期间一切筹神支出,县庙都将用神眷来进行弥补。
有了县庙如此关怀,庆典的欢快气氛自然变得越发浓厚。
街道四方都扎起了两丈的鳞门,青竹为骨,色纸作鳞,琉璃点睛。
穿新袄的信女们排着队在门下绕行,发髻以此扫过垂挂的贝壳风铃,此起彼伏的叮当声里混着嬉笑:“钻过鲤鱼门,嫁得如意郎!”
上百名绣妇日夜赶工制作的大型刺绣也已经顺利完成,挂在一座高耸的竹楼上。
靛蓝匹料展作浪涛,银线绣成飞沫。朱红绸缎裁成鲤群,金粉点作鳞光。杏黄薄纱浮起霞色,随着晨风飘动。
绣图的正中央,英武的男儿郎手持利剑,逐波踏浪,斩杀作恶多端的蛟龙。
一群壮汉抬着庞大的船型花车招摇过市,老妇人在船尾用针线缝补渔网,老翁在船头掌舵,唱着一首在八闽之地流传多年的《喜归航》。
两颊敷粉的童子们伴作鱼群,在周遭碎步游弋。
船中央竖着一头纸糊的锦鲤,鱼嘴高高冲向天空,随着歌声往外喷吐‘鱼子’。
那是晒干的桂圆,引的随车游行的人们纷纷举手争抢,欢笑声沸反盈天。
如此欢乐祥和的景象一直蔓延到了城外。
就连曾经供奉异教神祇的破庙也因此走了运,里里外外被重新修缮一新,殿内的神台上树起了九鲤老爷的青年等身像。
等沈戎跨入庙门之时,里面已经是人满为患。
香炉里面插满了比人臂还长的高香,香火浓的像雾,令人仿佛置身于神境之中。
沈戎目光搜寻一圈,很快便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算命摊子。
正东道也有人算命,不过与南国不同,这里解卦的依据只能是所在教派的教典,算来算去那都是教派神祇说了算。
所以吃这碗饭的大多都是懂点教典,却又考不上教学,没能力上道的人。
这处摊位的算命先生看上去也就三十来岁,虽然留着胡须,但比起周围的同行还是少了那种仙风道骨的味道,因此摊子的生意并不好,人也百无聊赖的打着瞌睡。
沈戎拔腿走了过去,男人见有客人上门,连忙抹了把嘴角的口水,把歪斜的身体坐正。
“九鲤吉祥,教友这是想解签还是测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