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摘了脑袋 (第2/3页)
来自京都,江浸月并不意外,只是这人拜托的那个“酒蒙子”,江浸月怎么听怎么感觉像是觥玄。
外加上他们一行人正好要去青泥洼这边,就连位置也对得上,江浸月自然就想到了觥玄。
也正因为如此,她今日才会找觥玄试试。
结果却得到了这样的回复。
某种意义上算是默认了自身身份。
至于那位大公子,江浸月觉得声音隐约耳熟,许是因对方刻意压沉声线,话语间裹着沉闷嗡鸣与杂乱回响,终究难以分辨。
江浸月揉着额角,索性将种种揣测抛诸脑后。
既然想不通便暂不深究。
眼下即便知悉觥玄便是酒蒙子,她对那秘会确实少了些抵触。
再怎么说,此物总可充作与觥玄联络的通途。
须知大兴虽确有传讯之法,却多半耗时耗力,又为距离所困。
而这集会中与京城那人对话竟如当面晤谈般无碍,其间利害江浸月岂会不明?
有此依凭,纵隔千山万水,紧要情报亦可即时递至觥玄手中。
长吁一声,江浸月眼前浮现林江面庞。
若林江亦在此集会之中该多好。
……
觥玄独自离开之后,并未前往青泥洼,而是径直朝北镇方向行去。
那晚离开后,他联系上铁皮子,询问了那位名叫卜算子的朋友长相,铁皮子详尽地描述道:
“我这位老朋友已年过半百,平素总是一身相师装扮,鬓发大半花白,眼眸不大,却总爱佩戴从东海贩来的精巧物件。是一副以木料与水晶制成的小器具,据说佩于眼前可使人视物分明。
“倘若论及他最显著的标识,便是额心那一点殷红的朱砂痣。”
觥玄脑海间大致勾勒出了卜算子的样貌。
弄清这些情况后,觥玄未再耽搁,立刻踏上行程。
渴时便掬饮山泉,饿时欲取用从车队携出的干粮。
然而,一探衣袋,他才惊觉随身携带的粮袋不知何时竟破了个窟窿。
内里的食物几乎荡然无存。
掂量着手中的破旧布袋,觥玄无奈轻叹。
以往纵使生活困顿,贴身干粮总还能护得他几分温饱。
如今在林公子身旁压抑已久,刚一离开,命格竟似山洪海啸般骤然而至,轰然崩塌,竟是连一口饭食也不予他留下。
幸而他于饮食之道并非白费修习,纵然只能采撷山中野菜,亦足以延活。
奔波一日半后抵达北镇,觥玄先前在林江畔新换的道袍已褴褛不堪,恍如刚从硝烟战场脱逃一般。
他毫不在意,只随手拂去袍上粘附的叶片,便大摇大摆步入北镇。
上次他们来到青泥洼时未曾进入这小镇,如今觥玄独自前来,仔细环顾四周,只觉此地较之寻常处所更显萧瑟。
或因镇中缺乏核心产业,百姓仅赖周遭山林狩猎与偶尔经商的青泥洼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