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贝泽隆法官 (第1/3页)
5月16日,下午。
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3号法庭。
一场庭审即将结束。
这是一起过失杀人案件,被告醉酒后与邻居发生争执,将邻居从楼上推下去,导致邻居抢救无效死亡。
在贝泽隆法官的努力下,被告获得了被害人家人的谅解,刑期也从二十五年降低到了七年。
贝泽隆法官宣读了对被告的判决,正在就此次庭审案件做最后的总结:
“残酷的刑罚从未使人改邪归正,只会在灵魂深处烙下恐惧。”
“本庭的职责不仅仅是惩罚,更是修复。法律的力量不仅在于其严厉,更在于其能引导迷途者重返正途,能抚平创伤,能让社区重新愈合。”
“一个冰冷的、长达二十五年的刑期,能否让死者复生?”
“能否让生者释怀?“
贝泽隆法官目光在陪审席上一次掠过:
“不能!”
“但今天,被告真诚的悔悟和受害者家属令人动容的宽恕,却真正做到了法律难以做到的事情——它带来了和平。”
贝泽隆法官看向被害人的家人,语气越发悲悯:
“此案告诉我们,司法的目的应该是‘修复’而非‘报复’。”
“本案中的七年刑期,是对其过错的必要惩戒,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一个家庭的和解与一个人的重生,留下了可能的空间。”
他看向被告,目光中充满了怜悯:
“七年的刑期不是对你的惩罚,而是给你反思的时间。”
“希望你能在这七年时间里好好反思,想清楚自己所做所为究竟对他人造成多少伤害,出来以后该如何进行弥补。”
被告低着头,一脸沉痛。
被害人家人相互搀扶着,不停流着泪。
贝泽隆法官的判决书一向以文学性表达闻名,自由派媒体称其为“法庭诗人“,保守派则批评其“将法哲学凌驾于法律文本“。
不管批评还是赞美,贝泽隆法官的判决书一向具有浓烈的个人风格,极具辨识度。
他凝视着被告数秒后,敲响法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