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东巡的足迹(补更) (第3/3页)
的视野,看着项梁的一生与他最后的下场。
项燕大将军过世之后,项梁如何活到现在,以及项梁带着他的项氏族人都做了什么,以及留存至今的楚国旧贵族是如何看待项梁的。
高的心中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兄长的话很重要,我应该多听听人们的声音,庶民的话语是一定要听的,只有庶民才是最纯粹的,而他们过得好与不好,是自己切切实实看到的。”
因此,在编写列国灭亡之前的史书,高可以通过各种卷宗书写,但列国灭亡之后的史书,他需要通过庶民的话语来书写。
到了午时,高来到了稂教书的海边,这里有一个村落。
按照琅琊县的县志,这里以前是一片越民居住的村落,只是当年父皇与兄长来了此地之后,将这里保留了下来,依旧给这些越民居住,但此地依旧是琅琊县的管辖,他们是越民,但他们更是秦人。
高见到了一个姑娘,她看起来与自己同龄,便与她交谈起来,这个姑娘叫作磲儿。
磲又是美丽的贝壳的意思。
高确实见到了稂的屋前有数不清的贝壳,以前的越民是可以用这些美丽的贝壳换粮食的。
“我觉得你的名字不是美丽的贝壳,你的名字深意应该是不可或缺的珍宝。”
她咧嘴笑着道:“你们这些从关中来的人,真的很有意思。”
“有意思?”高想了想,又道:“你觉得关中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我见过公子扶苏,我觉得公子扶苏是我见过最好的男子。”
“难道你们越民的男子不好吗?”
又经过一番谈话,高大概明白了,她所言最好的男子是对他们最好的男子。
公子扶苏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村子,按照秦律来说这里不过是个乡里,但公子扶苏承诺给他们一个安居的家,这对他们而言是最幸福的事。
过去了这么多年,这里的人们还记得公子扶苏。
高望着那座书舍,书舍中有两位夫子,其中一位就是稂。
稂已成家了,而且他有一个儿子与一个女儿。
“只要支教还在,这个书舍还在,这里的人们就会一直记着公子的。”
高又道:“兄长让我多听庶民的讲述,这史书不能只写王侯将相的恩恩怨怨。”
稂又道:“在南面一座船坞,徐福每天都会去那里,每年会造三艘大船。”
“难道真的要寻仙岛?”
稂道:“寻仙岛的人没一个活着回来的,这些船当然不是为了寻仙岛的,是为了连接楚地,为了运送粮食的。”
说起了仙岛,稂又说起了一件往事,这件往事也是徐福说起的。
“徐福想要远航,他想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为此他就需要更大的船。”
高道:“这是徐福亲口说的?”
稂道:“他曾经是这么想的。”
高当然没有亲自去问徐福,他在外走了一天,见了很多人,说了很多话,回到琅琊台已是深夜,他坐在油灯边继续书写着今天所听到的一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