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驾至草原 (第2/3页)
”
李斯有些发愁,他觉得毛亨在信中说了他要沿着当年老师荀子的足迹,再走一遍天下。
以自己对这个朋友的了解,毛亨一定在潼关积攒了一些钱财,而毛亨又是一个不会打算的人,他在外面花光了所有的钱之后呢,恐怕他会饿死的吧。
这不是李斯的胡思乱想,十二年前,他毛亨就不想领受好意,不想因他李斯的情面留在关中,一气之下就离开了。
可后来呢,不出半年,他毛亨就快饿死了,又回到了关中。
现如今又过了十二年,他毛亨又要走了,李斯叹息一声,低声道:“也不知道这一次,他若又快饿死了,会不会再回来。”
走就走了吧,上一次毛亨走的时候,他李斯也没有挽留。
是公子看在情面上,又留下了毛亨。
现在,毛亨要走了,公子不会再给他情面了,是他自己要离开,李斯更不会在挽留。
在人生态度上,李斯很羡慕张苍,张苍绝对不会去管毛亨的死活,并且会很尊重毛亨的决定。
因张苍从来不会劝人。
年轻时的张苍就知道,但凡是劝人回心转意的事,到头来都没有好结果。
劝人做正确的事最没用了,也是最没有意义的,所以尊重他人的命运,这就是李斯对张苍的认识。
现在,李斯也想这么活着的,忽然间想明白了,他李斯还没张苍活得明白。
“你说,以后真不会再有诸子百家了吗?”
李斯回道:“臣也不知。”
嬴政道:“毛亨说不会再有了。”
“臣以为,当年列国征伐时诸子的名望都太大,列国为了拉拢一名仕许诺其厚礼,这厚礼无非是土地,婚约与贵胄地位,诸子的影响力太大了,列国为了争夺诸子名仕抢破了头,这种事其实是不对的,列国也会为此开战,公子不是不允许诸子继续流传,扼杀了诸子的名望,往后天下人只能读秦书。”
李斯道:“当年臣说起禁私学,公子觉得与其禁私学,不如掌握书籍,人们需要一统的理念,就必须有一卷书教导人们这么做,那就是大秦的书,这世上不能再有因名仕一句话,而令天下学子一呼百应的事发生。”
“教化尤其重要,只要支教扩大规模,教书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天下名仕就会消亡,因人人都能读书,臣更明白读书是难分高低的,等人们都懂了如何分辨谎话与真话,这天下也就不再有名仕了。”
“正因如此,往后的人们会更加追捧前贤的书籍,也会敬重诸子百家的学说,以臣所见,也仅有如此。”
车驾内陷入了沉默,皇帝也在思考。
从河西走廊前往北方还要经过乌鞘岭,当皇帝的车驾真的进入了乌鞘岭,送行的队伍中娄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涉间站在原地,看来还要先目送皇帝的车驾走远。
娄敬先去见了韩信。
依旧在雪山下牧马的韩信看着书,身边是正在睡着的儿子。
娄敬走上前道:“皇帝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