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来信 (第3/3页)
时隔多年,张良终于收到了王夫子的来信,是因自己支教出的第一批孩子去了关中,关中肯定也知道了他这个韩夫子的成果。
一共五十个孩子,其中有三人在关中任职,十人分派各地,还有二十人延续了支教事业,余下的孩子有回蜀中的,也有留在关中的。
蜀中各县的孩子在去年的考试中,表现是最优异的,被考试录用的人也是最多的。
关中诸多夫子,都见到了他张良的本领与功绩。
只有看到王馀送来的书信,张良才能回想起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到现在没有被拆穿的原因。
王馀如今是太学府的府丞,他在支教事业上的官职越来越高。
“……韩夫子,许久不见了,若有空闲还望来关中相聚,馀随时相迎,关中冬至的酒最香……”
即便是在往来的书信中,王馀也没有提及自己的真实身份,张良看完书信将其收了起来,回到自己的书房中,写了回信,拒绝了他的好意,并且愿意继续留在蜀中。
而后,让这里的学子去交给乌县令,乌县令会派人代为转交潼关的王夫子。
在信中王馀希望自己能去一趟关中,最好是在冬至时到潼关,那时候的酒最香,他的信中大致是这么一个意思。
但看着这些孩子们的眼神与笑容,张良又觉得自己该如何离开,我走了,谁来教他们读书,尤其是年长一些的孩子。
半月后……
张良也完全忘了王馀的来信,他独自一人住在竹屋内,平日里与这头熊猫相依为命,清闲的时候,张良将这头熊猫赶入河中,将它好好洗洗。
而当黄昏时,张良也漫无目的地走在村子里,身后也跟着这头熊猫。
有时又因张良长得俊朗,而且又有瘦弱之相,这样貌确实很吸引女人,常有姑娘向张良表达心意,甚至愿意照顾他张良,给他种地。
张良也都拒绝了。
关中飘起秋雨的时候,蜀中也下起了雨。
今天张良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来到县府,见乌县令正在切着咸鱼,他道:“关中渭河的鱼用蜀中的盐腌过,才是最好的,韩夫子与我共饮?”
张良道:“今天不饮酒了,关中可有回信?”
“没有。”乌县令回了一句,像是说了一件无足轻重的事,知道张良不愿意饮酒,甚至还有些不悦。
张良只能告辞离开县府,重新带着斗笠回到了家中。
家里又多了一些吃食,放在桌上的是一盘鸡蛋,还有些腊肉。
腊肉,鸡蛋与稻米是蜀中人最喜欢的菜肴,如果还有些果蔬就更好了。
张良吃着饭时,熊猫就窝在边上,黑溜溜的眼珠望着屋外,它随时可以离开这里,但也可以随时回来。
这头熊如今已住习惯了这里,如果将它放归山林中,恐怕它也会活不好吧。
进了人的家,就离不开了。
饭后,张良喝了一口茶水,自语道:“等我要去关中了,你也跟着我去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