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家人的事  秦人的悠闲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家人的事 (第2/3页)

知道如何处理邻里关系。

    以小见大,更不要说这个国家了。

    县与县之间的关系,地方与地方之间,就说燕地与齐地,赵地与齐地的人们其中各种矛盾,又岂是几道政令能够办好的。

    各地的县令与郡守在如今的官吏制度下,他们想要升迁,就要为此治理好地方,为此他们要想尽办法做到最好。

    而治理国家,是父皇,兄长,乃至兄长的两个儿子,他们觉得这是一家人的事。

    在治理国家上,一家人都要为此出力。

    是啊,其实这都是没错的,衡与礼都觉得自己这位叔叔编写史书就是为国家出力。

    这两个孩子觉得不论是教书,从军,还是编书都能够让国家更好。

    “我自小受兄长教导,现在我更知道兄长的用心了。”

    章平道:“公子,可有吩咐?”

    高又道:“今天还有些秋梨与藕,做一些吃食。”

    “是。”

    始皇帝四十年冬,皇帝旨意命公子扶苏身兼咸阳令,主持咸阳守备。

    刘肥跟着夫子荆紧赶慢赶走了两月,到关中已是冬天,就在三川郡听到了这道政令。

    从楚地而来的刘肥自是不知这些政令的意思,离家两月了,在此之前他从未离开父母这么远。

    刘肥赶着马车,心里想着家。

    夫子荆坐在马车内,看着手中的书籍,就要到关中了,这孩子却一路上无话,就问道:“想家了?”

    “嗯。”刘肥点头。

    “我的父母也在关中,我年少离开关中去各地支教,也曾想过他们。”

    “夫子是如何想的?”

    夫子荆道:“我想着如果我为了社稷在外教书,我的父亲会为此骄傲,但我总会回家的。”

    刘肥道:“我会在关中好好学,将来盈来了关中,我还能照顾他。”

    夫子荆道:“你记着这些。”

    “谢夫子教导。”

    马车出了三川郡,在弛道上走了半天,距离函谷关已很近了。

    在路上时,刘肥看到了一道很深的车辙印。

    夫子荆解释道:“这是当年皇帝东巡留下的,为了告知世人车同轨,皇帝东巡的一路上,用皇帝车驾的车辙印烙在了东巡的路上,沿着这道车辙一路走,就能知道当年皇帝东巡去过什么地方。”

    “夫子去过吗?”

    “没去过,我只知道皇帝去过泰山,去过东海,也去过楚地与湘南。”

    刘肥抬眼望去,已能够见到那座传说中的雄关,函谷关。

    在来的路上,夫子荆带着刘肥去过一些书社与学府,一路上总能看到读书人,越靠近关中支教的人就越多,读书的氛围也就越重。

    有些人甚至高举着书,要改变这个天下。

    还有些人十分坚定的拥护秦的治理理念。

    夫子荆觉得天下的人确实会变得与以前不一样。

    三川郡的孩子们就有如此热情,这样的热情一定会传遍中原各地,改变更多人。

    而潼关城已是一座天下闻名的学城,在那里有着天下最多的学子与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