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不会跑 (第1/3页)
公子高坐在渔船上,与徐福,夫子稂吃着鱼喝着酒。
从他们的口中,听到这两年的齐鲁两地的变化。
楚地两年有余,倒是对齐鲁两地发生的事有些疏忽了。
自从父皇西巡,将国事交给兄长以来,兄长一直在试图改变这个中原,今年洛川平原进行了一次大开荒,开辟田地数万顷,人口不足依旧是如今中原各地最关键的问题所在,从秦灭楚国开始,已过去十七年了,这十七年间,又有一代人长大了。
徐福说出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他道:“齐郡的官吏都商讨过,想要提振人口增长,需要重新划分田地,还需要等下一代人长大,至少还需要十年的筹备,为了完成人口增长,赋税与田亩划分,是秦廷最头疼的事。”
公子高低声道:“赋税?”
徐福又道:“听丞相府来的官吏说过,丞相府在很多年前就有开始讨论赋税改制的,有人说公子扶苏是觉得秦的赋税太重了,需要减轻,也有人说公子扶苏是觉得赋税不够多,不够养活官吏与大军。”
公子高道:“人口,粮食,田地……当年六国变法,他们变来变去不就是为了这些吗?可都没有变得更好。”
三人坐在一起,恍惚间觉得看不懂这个天下了,也不知道这个天下是不是真的会变得更好。
这天下还是老样子,崤函古道依旧是关中的咽喉,洛川平原每年可收黍米两百万石,是关中以东最大的粮仓。
荥阳故城依旧座落在那里,与敖仓共同储备着粮食。
吃罢鱼,公子高跟着徐福来到了县府,才听说了更多的事情,荥阳,成皋,新安与宜阳四地都开始了重建,并且迁入人口。
这一次丞相府又要将人口集中起来,如果说出了函谷关的荥阳是关东之地,那么现在的丞相府要开始建设关东了。
徐福道:“去年就有这样的传言,没想到今年……公子扶苏真的这么做了。”
公子高笑着道:“在很久以前就有传言说,我的兄长只顾建设关中,而不建设其他地方。”
“如今,不会再有人揣测了。”
公子高颔首。
两人又来到了琅琊县南面的船坞,见到此地没有工匠,公子高问道:“这里不再造船了吗?”
徐福回道:“如今有十余艘大船能够在海上运粮。”
“你们的船一直在运粮吗?”
“嗯。”徐福回道:“丞相府送来的政令,琅琊县地处南北交界,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调水困难。”
公子高回道:“不能调水,就调粮食?”
“嗯。”徐福的神色有些犯难,他抚须道:“南方与江淮两地的粮食虽说富裕,可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建设,如果能够将南方建设得更好,想必能运出更多的粮食,今年北方又经历了一次旱情,粮食收成只有往年的一半,几乎每年都有人往西走,迁民去关中或者是去荥阳。”
公子高道:“这也正是都水长最担忧的事吧,我看过他的文书,他说北方的黑土地其实很适合种粮食,我想去见见。”
徐福道:“在往来的文书中,我看过一次都水长的文书,提及过辽河平原。”
“辽河……”公子高叹息一声,果然要走得更远,才能看到的更多。
他又道:“兄长所言不错,人呀就是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更远。”
徐福让身后的两个小吏揭开了船坞内的一块黑布。
黑布缓缓被拉开,入眼是一艘大船。
公子高注意到徐福看到这大船时,眼里都是期盼与骄傲。
“以后,你就要坐这艘船去海外吗?”
“徐福颔首。”
“海外真有仙岛吗?”
徐福道:“若真有仙岛,我会带着仙岛上的宝物回来。”
注意到公子高的目光,徐福又道:“这里一定会变得更好的,就算是找到了仙岛,臣也一定会回来。”
公子高大致能想到就算是徐福不回来了,也会当他死在外面了。
兄长是一个心里只有国家的人,说起来这样的人有些过于冷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