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隶书隶书 (第3/3页)
时节,一骑快马踏过湿漉漉的咸阳桥,一路到了咸阳城中,众多的书信与卷宗到了城前经过分类之后,有的送去了丞相府,还有的送去了各县。
萧何戴着斗笠,眼前是一个巨大的马圈,他终于将这个马圈建设起来了。
“萧郡守,张掖县来信。”
萧何从这个甲士手中拿过书信,打开看着,原来这是刘肥的书信,这孩子还是一样的质朴且诚实,他把在张掖的所见所闻都写了下来,并且还写下了他的想法。
刘肥就像是一个心思透明的孩子,他会将心里的真心话全部告知。
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而是刘肥只会对他这个叔叔如此。
这孩子从来不会有所隐瞒,即便是信中这些议论皇帝与内政的话,他都会写下来。
萧何回到了岐州的住处,也写了一封书信,将刘肥与刘盈的近况告知刘季。
尤其是刘肥,来关中六年了,书籍对这个孩子的洗礼几乎是全方位的,这个孩子几乎成了皇帝想要的模样。
若说皇帝希望这天下的少年是什么样的,那大抵刘肥这样的少年。
他诚实,勤劳且能艰苦,善读书且一直都是虚心好学,能在太学府任夫子,也能去戍边。
这样的孩子几乎找不到缺点,萧何觉得只要刘肥保持他的良好品质,他将来的成就肯定比自己这个叔叔要更高。
一边写着,萧何忽然笑了,等刘季看到这卷书信,他一定会很得意,因当初是他刘季执意要求,要让两个孩子都来关中读书。
这潼关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库,那些夫子与书籍会将那些孩子重新塑造,塑造成国家需要的样子,在外还有支教的夫子,也在塑造各地的孩子。
秦的书同文与车同轨彻底地成功了,隶书字通过造纸术与印刷术印在了所有的书上,并且通过书籍传播整个天下。
皇帝说隶书是最好看的字体,因隶书字体是方方正正的,字体的结构规整,一笔一画清晰且平直,天然就适合秦。
以前的秦人喜小篆,隶书是从小篆变化而来,是程邈所创,并且皇帝还是少年时,就十分推崇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写好书信之后,萧何就让曹参托人将书信送出去。
曹参有些想家了,他已有很多年没见到中阳里的老兄弟们了。
岐州的养马场建成了,渭北建设井然有序,多增添了几个乡里,多修了几条路。
屋外还在下着细雨,油灯照在萧何的脸上,那张严肃的脸总是写满了烦恼。
曹参早已习惯了萧何的这种脸色,总是满脸的忧心,有忙不完的事,以前在沛县就是这样,现如今更甚。
夜里的秋雨浇在咸阳城上,章台宫依旧灯火通明,殿内的三岁大的小公主正睡在皇帝的怀中,她不想父皇总是忙于国事,但在父皇怀中折腾着,她反倒自己先睡着了。
皇帝一手抱着小公主,小公主的双臂还环绕着皇帝的脖子,脸颊靠着皇帝的肩膀睡得正香。
而皇帝则一手还拿着一纸文书,正安静看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