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凡之人 (第3/3页)
答着。
听着对方的回答,礼这才知道这位秦军独自一人守在此地已有三年了,一直都在这里种树。
之后一路上,众人分别去了几处驻扎的地方,情况都差不多。
这些地方有的是三两人驻守,还有的是独自一人驻守。
就这么驻守三两年,有时一个人驻守边关,方圆数里地见不到一个活人,一旦有异样就点燃这里的狼烟。
礼不敢想,独自一人戍边方圆数里地见不到一个活人,独自一人守着一片地,有多难。
也难怪有这么多书的,原来是给戍边的将士们的。
从秦廷送来的这些书,是他们开解枯燥生活的一种方式,并且有的戍边将士还自己写书。
这种生活该是多么困苦,他们是怎么一个人独守一片地方三两年不走的。
也就每隔一个月,送辎重来时,他们能够与人说上几句话。
礼看着眼前的马鬃山越来越近,原来这里的戍边是一件十分漫长且吃苦又平凡的事。
在礼想来,其实这种平凡的戍边,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这世间的事,都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人造就出来的不平凡。
是啊,这世上的多数事应该都是这样的。
有些事并没有一开始所认为的那样威风,这世上哪有这么多不可一世地豪杰人物。
其实都是一个个淳朴且平凡的人们,守护着这片边疆。
当众人到了马鬃山时,西域又起风了。
马鬃山下有一片秦军大营,这里有两百人的秦军守着。
此地水土环境并不好,不能囤过多的兵马,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还能看好这片地方,也就这两百秦军。
而这两百秦军,多数还是与刘肥年纪相仿的人。
送来了辎重,并且交换了文书之后,在这里留了一夜就要离开了。
礼走上了马鬃山,他望着远处的戈壁,问道:“李将军是第一次走这么远吧。”
李左车颔首。
李左车的爷爷李牧虽说是名动天下的大将军,但也没见过这里的风景,也没来过这么遥远的地方。
当天色重新明亮,黎明时一队驼队进入了马鬃山地界,这是一支西域商队。
“公子!”
听到山下刘肥的呼唤,礼也知道该回去了。
再回去时,刘肥又道:“涉间将军送来消息,今年入冬时节公子要来马鬃山戍守为期三个月。”
看了看在身后的李左车,刘肥又道:“李将军也是。”
李左车回道:“是。”
因风季终于结束了,从马鬃山到武威县的路上也热闹了起来,在路上就有西域人吆喝着卖葡萄酿了。
见到刘肥笑呵呵地与同行的西域人讲话,这位西域人是卖毛毡的,他说着一口生疏的关中话,可依旧面带笑容。
礼听这个西域人说,他有二十六个儿子,他想要将他的儿子们都送去武威县读书。
刘肥没有当即答应这件事,秦军与这队西域商贩走到了张掖县的嘉峪山下就分别了。
在这里休息之后,就要回张掖县了。
礼问道:“他真的有二十六个儿子吗?”
刘肥道:“可能是真的,但若有能让孩子去武威县读书的机会,就会有很多西域孩子成为他的儿女。”
闻言,礼颔首。
相较于张掖县内的宁静,嘉峪山下的建设正热火朝天。
以前,这里不叫嘉峪山,这里是祁连山北麓的一部分,此地产玉,此地又称玉石山。
皇帝将此地改名为嘉峪山。
嘉峪山下,有一群苦役正在劳作,他们有的在夯实土地,有的正在搬运着石料,去年时皇帝下令在此地修建嘉峪关。
动工到如今,城墙已隐约成形,这座嘉峪关一定会是十分巨大的城,将会是整个河西走廊最大的关隘。
桓楚此刻坐在一堆石料上休息,他看着正在兴建的城池,此地有民夫上千人,为了建设这座城,秦军甚至去西域抢了不少人。
有人说皇帝要将长城一直修到嘉峪关,这种传言越传越真,若不是要将长城修建到嘉峪山,皇帝就不会在这里建设如此巨大的城关。
皇帝想要武威县的建设长久,让那里一直都如此繁华,就必须要保护好河西走廊,如此一来嘉峪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回到张掖县的县府,刘肥就去武威县找涉间将军禀报。
坐在县府内,礼看到了一道从丞相府的政令,政令上写着治疗疟疾的药,黄花蒿以水渍,绞取汁,尽服之。
章敬见到公子正在看着政令,道:“当年燧人氏取火烹食,吃了烹烤过的食物,人们更强壮了,但医也是如此,皇帝有命,将治病的药经传遍天下,这天下也就能少病死一些人。”
大抵,是因战争结束了,皇帝最在意人口,希望人口越来越多,为了实现人口的繁荣。
没了战争之后,天灾与疾病就是阻止人口增长的最大拦路石。
皇帝自然希望行医的人更多,天下的疾病少一些。
礼搁下了手中的文书,有些忧心地觉得要治理好这个国家很难,这个国家什么都缺。
……
ps:今天又是周末,容小张早睡一晚,暂更一章,明天还是正常更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