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方之事 (第2/3页)
商鞅,想要治国就要了解这个国家,去这个国家最穷困的地方,去最野蛮的地方。
唯有如此,才算是了解国家。
原本公子衡是想去南方看看的,但被陈平拦住了。
陈平曾说若以后在南方的官吏更多了,才可以去南方。
公子衡只好作罢,陈平找到了两个随行的御史,与他们商议着南方的事。
让这两位御史走一趟南方,去说服赵佗。
“陈御史,你说赵佗会自立为王吗?”
陈平道:“传闻这个赵佗在南方修建了他的宅院,他的宅院像是一座宫殿。”
公子衡蹙眉道:“他当真想要自立?”
陈平又摇头道:“都是传言而已,只要赵佗一直听从咸阳的安排,皇帝会给你一个好结果的,将来终会有一天他赵佗会回到咸阳。”
换言之,赵佗会害怕公子衡的爷爷,但现在的皇帝只要给赵佗足够的退路,那赵佗会更忠心如今的皇帝,将来也能够顺利回咸阳。
陈平看公子还有些气愤,道:“公子放心,公子的父皇是何等人物,岂会坐看着赵佗与屠雎滋生自立之心,不会的……公子的父皇之手腕何其强大,其城府与算计何其之深。”
“还请陈御史教我。”
见公子如此恭敬,陈平扶着公子,解释道:“世人皆爱戴皇帝,若赵佗与屠雎胆敢背弃大秦,那就是与整个大秦为敌,包括他们在关中子嗣,将再无立足之地。”
公子衡的担忧是多虑的,现在的皇帝如此强大,南方的两位将军肯定听话。
陈平接着道:“让两位大将军的分权,如此……不用三两年,更不用皇帝说,他们就会主动请命回关中。”
“若他们不回来,又该如何?”
陈平道:“他们会寝食难安,惶惶恐恐度日。”
言至此处,陈平望着函谷关方向,行礼道:“臣这一生最敬重之人,就是如今的皇帝。”
直到今年的秋天,公子衡与陈平从楚地走过来到了琅琊县。
琅琊县的守备将军兼领这里的县丞之人是王离。
小时候,衡就不喜王离这人,照理说该称他一声舅舅。
但是衡与这位舅舅自小就走得不亲近,甚至连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王离站在琅琊县外,看着迎面而来的队伍,见到了公子衡与陈平行礼道:“臣王离见过公子,陈御史。”
陈平面色如常,领着公子一路走入琅琊县内。
来到这里的县府时,已是夜里,不过秋季正是琅琊县渔民收获最丰的时节。
公子衡与陈平饱餐了一顿海鲜。
直到第二天,陈平才开始了他的巡查事宜。
“有徐福的消息了吗?”
王离摇头道:“还未有。”
衡困惑道:“徐福出海有几年了?”
“三年了。”
“你们派人寻找过吗?”
“偶尔有渔民出远海,没有见到海外的岛屿,更不见徐福。”
公子问一句话,王离答一句。
陈平看着此地的田册与赋税,目光时不时看向一问一答的公子与王离。
不过陈平也没有开口讲话,而是自顾自翻看着卷宗,这种时候保持沉默是最好的。
那是公子与他舅舅的事,这也是家事。
确认琅琊县的账目没问题之后,陈平与公子又去看了琅琊县的民生情况。
琅琊台依旧在琅琊县,而那个与咸阳长得一样且小一号的浑天仪就在琅琊台的行宫前。
衡站在海边道:“也不知道当年父皇与爷爷来到这琅琊台时,是何心情。”
陈平的目光也远望着大海,道:“很多人都说,其实海上什么都没有,除了一些小岛,不见活物。”
衡接着道:“我们回去。”
陈平想了想,确认了眼前该忙的事也都忙完了。
“父皇说我回去之后,可以去丞相府学政了。”
陈平道:“将来公子也可以入丞相府,帮助皇帝治理国家。”
衡颔首道:“嗯。”
跟着陈平走了两年,衡真的学到了不少,见到了那些行迹恶劣的人,也见到了好人。
也真正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