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四章 刘肥家事  秦人的悠闲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四十四章 刘肥家事 (第2/3页)

松手,即便四周行人都在取笑。

    以樊哙叔这从来就不怕丢人的气势,刘肥也只能听之任之了,就让他牵着马。

    但刘肥也没坐在马背上,而是与樊哙叔一起走着。

    但凡路上遇到熟人,樊哙叔都会拍那人的肩膀,逢人就说这是我的好侄儿。

    按照太学府交代的公务,刘肥需要核对夫子人数,并且确认书籍的数量。

    支教事业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间通过支教方式秦廷教出了一代人。

    而刘肥这一代就是通过支教受益的,并且如今规模越来越大,受教的人也越来越多。

    未来或许会更多,寻常人家读书或许都不是难事了。

    刘肥来到一处书舍,见到了这里有三个课堂有六十余个学子,高矮胖瘦或者是贫穷还是富有,他们都在一个书舍中读书。

    其实这里的学识与关中差别不大,刘肥需要指导在这里的夫子,完善教书的事宜。

    接下来的半月间,刘肥留在了沛县,一起扩建县内的书舍,并且收集书籍,用于教学。

    纸质书在沛县其实并不多,这里的学子们多数所用的依旧是竹简。

    纸张依旧是昂贵的,除了秦廷与潼关,其实各地并没有大规模使用,这是必然的,造纸的作坊只有关中与三川郡,这两个巨大的作坊造着全天下所需的纸张。

    而且纸张也是有成本的,印刷术也是需要墨的,这一切都不是凭空来的。

    沛县很珍惜纸张书籍,并且放在书舍内只能供夫子翻看,就怕学子们坏了纸张,很多纸质书在沛县只有一卷。

    刘肥想起了他在潼关看到过的一卷书,那卷书是当时的章敬所写的,关中所产的纸张是有限的,而且只能在特定的季节才能造出纸张。

    春季采集,夏季劳作,入秋之前就要晒纸张,等到秋雨一凉,河水结冰就不能造纸与印刷了。

    当时章敬曾说过,如果有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这天下人就不缺纸张读书了。

    刘肥还记得章敬所写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与诸子评价人性与政事不同,那篇文章所写的是《创造与生活》。

    那是一篇在诸子书中较为特殊的一篇,刘肥对其印象深刻。

    “以后会好起来的。”

    刘肥面对眼前这些为难的夫子道。

    在建设沛县的书舍之余,刘肥还会帮着父亲整理县内的事。

    沛县的事其实并不多,几个亭乡之间相处的还算好。

    今天,又见儿子到了夜里还在县府内盘算着今年的赋税,天已入夜了,刘季看着儿子道:“这些天有劳了你了。”

    刘肥回道:“无妨,这些事比之关中的事,轻松多了。”

    相较于当初萧何建设渭北与各县所遇到的矛盾,其烈度比沛县轻松太多了。

    也正因自己回来的缘故,刘肥发现父亲在沛县的名望也更好了。

    刘季道:“你也二十岁有余了,也该成家了。”

    刘肥二十岁那年去了边军戍边,现如今已有二十二岁了,新帝登基都有六年了。

    刘肥的幼年是在泗水亭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