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0章 李通政使怎么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30章 李通政使怎么看? (第1/3页)

    李一元自然认得张宏,这是太子身边当红的太监。

    李一元虽然是重臣,但是也不愿意得罪这样的太监,于是见了张宏一面。

    “大银台,太子派咱家来通政司问问,太子的奏疏送去内阁了吗?”

    太子的奏疏?!

    看到李一元的样子,张宏说道:“就是刚刚送来的,太子有些着急,所以又派咱家来问问,大银台公务繁忙,也请尽快送上去。”

    李一元连忙应下来,等张宏离开,他连忙喊来徐叔礼询问。

    等到徐叔礼拿来奏疏,看完奏疏后,李一元又看到了最后的署名,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太子和苏泽联名的奏疏,还是有关倭国事务的!

    自己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将奏疏送上去!

    李一元又回想起,自己担任通政使的时候,被苏泽支配的恐惧。

    不,这本奏疏还不仅仅是有苏泽,还有太子的署名和印宝!

    想到这里,李一元更加觉得自己在通政司的日子前途一片黯淡。

    他已经没力气对徐叔礼发火,而是说道:

    “快,把这份奏疏送到内阁!不,本官亲自去送!”

    这份奏疏送到内阁,内阁首辅高拱看完后,对着李一元问道:

    “李通政使,你对这份奏疏有什么看法?”

    李一元连忙说道:

    “太子的这份奏疏事理分明,我大明未来有福了。”

    高拱也摸着胡子点头,众阁老们也纷纷点头。

    太子关系国家的未来,众大臣自然希望太子也能做个明君。

    这份奏疏是太子第一次参与政务,虽然说的是倭国情报的事情,但是太子能将事情说的这么清楚,提出自己的建议,已经让阁老们非常欣慰了。

    当然,阁老们也知道其中有苏泽的功劳,毕竟苏泽的名字在太子后面署名呢。

    张居正也摸着胡子,苏泽对太子的教育,不仅皇帝满意,阁臣们也满意。

    能让太子产生政务的兴趣,从不太敏感的倭国情报问题入手,确实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高拱又问道:

    “这份奏疏涉及通政司事务,李通政你怎么看?”

    我怎么看?

    李一元本来是不支持的。

    通政司内畏惧外派,他这个大银台自然清楚,自己刚刚到任,也应该为了通政司的利益说话。

    但是今天自己耽误了太子的奏疏,如果在内阁又反对,这就是打脸太子了。

    李一元也是半步踏入内阁的人,哪有想要上进的人和太子明着作对的道理。

    李一元只好说道:

    “下官认为太子所言妥当,应该设立倭国通政署,就由这二人担任主司,负责对倭情报搜集。”

    高拱十分的高兴,李一元也不反对,这份奏疏原则上就通过了,他又说道:

    “涉及对倭情报事务,既然李通政使都没有反对,那等陛下朱批完毕,就请六科看下,不必再外传了。”

    众阁臣也点头。

    涉及到重要军事情报工作的时候,奏疏只要在皇帝御批后,交给六科就行了。

    而这种涉及到对外军事的奏疏,六科也很少会有意见,所以理论上这份奏疏已经通过了。

    阁臣在票拟意见上,都高度赞扬了太子的进步,建议皇帝通过这份奏疏,算是对太子勤于政务的肯定。

    隆庆皇帝就像是老父亲见到了儿子的满分答卷,卷子上还有儿子老师们的高度评价,自然也是乐的笑开花。

    但是他也怕群臣是为了哄他高兴,又让人去专门负责的通政司询问,太子的计划是否可行。

    李一元咽了苦果,此时也没办法再说反对的话,只能又将自己在内阁的话说了一遍。

    这下子皇帝彻底放心,于是御批奏疏,照准颁行。

    ——

    【《奏设倭国通政署刺探疏》通过,主司黄文彬,副主司朱俊棠,在倭国搜集了大量倭国情报,并在倭国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这些情报为大明对倭政策提供了参考,甚至几百年后,“两使来倭”事件,成为倭国近代史开端事件。】

    【国祚+1。】

    【剩余威望:12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